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媒指責中國外交官在慕尼黑進行間諜活動

2009年7月18日

以揭露內幕聞名的德國《明鏡》周刊本周又曝出一條新聞:"中國外交官在德國非法進行間諜活動。"文章指稱,中國駐慕尼黑總領事館領事紀武民(音譯)指揮間諜,收集有關旅德維吾爾人的訊息資料。

https://p.dw.com/p/Is4H
流亡維吾爾人在柏林示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報導稱,2007年,紀武民面臨暴露,不得不返回北京躲避風頭。最近中國準備再次派遣他前往德國時,德國外交部明確表示不歡迎。《明鏡》周刊認為,"這一國家之間發生的不給面子的事件從一個方面表明,對北京執行的政策,德國的看法有了變化" 。

文章接著寫道:"長期以來,中國被視為大國和政治上及經濟上都應爭取的夥伴。但自從聯邦政府遭到來自遠東的駭客大規模攻擊、德國憲法保衛部門對增多的間諜活動記錄在案後,中國的這一形象發生了變化。德中關係現在出現了不信任。

憲法保衛部門估計,有20至50名來自北京的間諜在德國收集情報。該部門的一份秘密分析報告說,這些間諜通常都'極其謹慎'。但如果涉及到打擊臆想的國家敵人時,'他們就會脫下克制的外衣,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活動'。"


《明鏡》周刊的文章接著介紹了中國情報人員在德國的工作內容:除了刺探經濟情報以外,還關注'五毒',即疆獨、藏獨、台獨、法輪功和民運。"但這些在德國土地上增多的活動不會不帶來後果":

"現在德國的司法部門也開始系統地與中國間諜做鬥爭,位於卡爾斯魯厄的聯邦檢察總署自去年以來主持進行一項稱為結構調查的工作程序,所有瞭解到的情況在那裡匯總。與調查俄羅斯或敘利亞的情況不同,調查部門近乎從零開始,對於中國製造的間諜活動幾乎全無經驗,它們必須首先瞭解亞洲人的工作方式。

卡爾斯魯厄的一些案例表明,聯邦檢察官在處理這個非同一般的問題時多麼困難,耶拿市蔡司公司的一名中國工作人員就是一個例子。這位科學家對保密的技術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興趣,試圖進入公司電腦網路中封閉的一部分。由於他與中國使館官員保持聯繫,人們已知這些官員是中國的秘密情報工作人員,所以他也引起了憲法保衛部門的注意。但是,調查員找不到確鑿的證據,這個案子只能作為凍結處理。

對另一個案子,起訴方也不得不停止調查,因為一名中國科學家及時離開了德國。據說他在德國南方的一所大學中竊取了涂層技術,一到周末,這些數據就從大學不斷流向中國。

關於外交官紀武民一案,即使這位領事不在場,探聽的工作仍在進行。據說他的同事們正在維吾爾人社區積極開闢新的訊息來源。"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