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會秦剛:中國中立等於支持俄羅斯
2023年5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週二(5月9日)在柏林接見中國外長秦剛,兩人就烏克蘭問題進行交流。中方警告,中國企業若因為與俄羅斯經商而遭歐盟制裁,北京將「採取必要措施」以維護正當權益;德方則表示,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 」,即是站在俄羅斯那一邊。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仍持續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的經貿往來,歐盟認為此舉將削弱其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力道。週三(10日),各歐盟成員國將舉行會議,討論對俄羅斯進行的第11輪制裁,同時希望藉此打擊向莫斯科輸出涉及軍事敏感技術或產品的「第三國」。
法新社指出,儘管歐盟並未指明其所謂「第三國」,但歐盟官員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對某些經由中國和伊朗而流向俄羅斯的交易提出關切。
德新社報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9日出訪基輔時說,她注意到某些「不尋常的貿易流動」正在增長,「如果我們看到貨物從歐盟流向第三國,然後最終進入俄羅斯,我們可以向成員國提議對這些貨物進行制裁。」
法新社查閱的一份文件指出,歐盟行政部門將在10日的討論會上,建議停止向8家中國公司出口微晶片等敏感技術,因為這些公司疑似將這些技術賣給了俄羅斯。
德中外長齟齬
9日,貝爾博克在與秦剛會面的聯合記者會上就此事表示,歐盟希望確保對俄國現有的制裁,不會被第三國「以迂迴的方式顛覆」,但她拒絕透露任何可能對中國展開的具體制裁措施。
貝爾博克說,各國應致力於避免讓俄羅斯軍火商取得與戰爭有關的貨物,「我們期望所有國家——包含中國,利用該國對其公司的影響力達成此目的」。並強調此制裁是針對向俄羅斯軍火商提供關鍵零組件的特定公司,而非國家。
然而,秦剛就此警告歐盟,不要因俄羅斯而對中國企業進行懲罰性措施。 「中方堅決反對(他方)依據自身法律,對別國搞長臂管轄和單邊制裁,」他說,若歐盟採取行動制裁中國企業,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秦剛強調,中方並沒有向「烏克蘭危機相關方」出售武器,一切往來都是「依法依規審慎處理軍民兩用物項出口」,中企與俄方交易屬於「正常交往合作」,不應受到影響。
「烏克蘭問題高度複雜,簡單化、情緒化不是解決方案,」秦剛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只有保持冷靜理性,為政治解決創造條件,才是出路。」並呼籲德國「發揮引領作用」,為構建「均衡」的歐洲安全框架提出方案。
但貝爾博克敦促北京對俄羅斯採取明確的立場。她說:「『中立』意味著站在侵略者的那一邊。」自俄烏戰爭以來,北京並未就此事指責俄羅斯,並將自身描繪「促和勸談」的中立方;上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並表示將派遣一名特使訪烏。
秦剛:德中關係應「去風險」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秦剛在9日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德國及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應該「去風險」,而在行動之前,首先應該要思考「什麼是風險,風險在哪裡」。
秦剛警告,若德國與中國「脫鉤斷鏈」,將造成嚴重的外溢效應,對德國經濟將造成嚴重影響,「這些才是需要重視的、真正的風險!」
此前,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在歐洲議會的一次演講中談道,「與中國的競爭肯定會有所增加」,但他也支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立場,即歐洲需要從中國那裡「巧妙地降低風險」,而非遵照美國所敦促、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路線。
除了烏克蘭危機,中國外交部在兩人會晤後發佈的聲明稿也提及台灣。聲明稿稱,「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組成部分。任何真心希望台海和平穩定的一方,真心致力於維護國際秩序的一方,都應該切實恪守一中原則,堅決反對一切『台獨』行徑。」
這是德中外長在一個月內的第二度會晤。上月在北京,貝爾博克在會晤秦剛後的聯合記者會上曾表示,德國仍致力於「一中政策」,但同時也對台海形勢感到擔心,她稱,改變台灣的地位「不可接受」,且海峽兩岸「軍事對抗升級」對整個世界而言將是一種「可怕的情景」。
柏林與北京近期關係緊繃。
兼任自民黨主席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本週原訂訪華,但在最後一刻遭到取消。外界猜測這與同屬該黨的德國教育部長訪台有關。
此次會晤,秦剛也向貝爾博克表示,林德納訪華臨時通知取消是由於中國財政部長劉昆「緊急日程」改變,並表示此事「不應過度解釋」。他補充道,北京仍然歡迎林德納盡快來訪。
(法新社、德新社、美聯社、中國外交部)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