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防疫用品告急 自產為何這麼難?

任琛
2020年3月30日

德國醫院的重症病房、呼吸機等硬體設施尚可應對新冠病人的增加,但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極度缺乏包括口罩、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在內的防護物質。中國雖然伸出了援手,但德國仍面臨要「自力更生」的挑戰。

https://p.dw.com/p/3aBw2
Coronavirus in Deutschland Mann mit Mundschutz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photothek/X. Heinl

(德國之聲中文網)"消防員絕對不會不戴防護用具就奔赴火場,但現在人們希望我們這麼做",一位德國醫療護理工作人員在接受德國西南廣播電台(SWR)採訪時如是說。讓他感到憤怒的是:德國許多地方政府沒有按照所承諾的那樣,為奮戰在新冠抗疫一線的醫療人員提供足夠的包括口罩、防護服在內的防疫必需品。甚至像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Koch-Institut)這樣的權威防疫訊息機構也曾表示某些防護品,比如口罩,可以重複使用。

德國醫療護理人員維權組織"Care Slam"的發起人法爾克奈爾(Yvonne Falckner)日前在德國新聞時政訪談節目《Maybrit Illner》中表示,德國目前正處於大量缺乏醫護用具的處境。身為醫療人員的她,每天工作12個小時。尤其是所有在德國養老院工作的護理人員,更需要大量的防護裝備,因為他們每天需和老年人這一新冠高危險群密切接觸。

在德國新冠疫情首次大規模爆發地--海因斯貝格縣(Heinsberg),縣長普什(Stephan Pusch)一周前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直接發出求助,希望中國能援助口罩和防護服等醫用物資,也尋求開展更多的抗疫經驗交流。普什當時指出,他所管轄的海因斯貝格縣的口罩和防護服"只夠用幾天"。

Deutschland Erste Todesfälle nach Infektionen mit Coronavirus | Landrat Stephan Pusch
海因斯貝格縣長普什圖片來源: Imago-Images/Reichwein

海因斯貝格縣在今年的傳統狂歡節慶祝後傳出了新冠疫情大範圍擴散的消息。2月25日,一位47歲男子和他的妻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之前,這兩人參加了該縣有大約300人參加的狂歡節活動。截至3月30日,在海因斯貝格縣有近1258人感染,32人病逝,491人痊癒,是全德國首屈一指的新冠疫情重災區。

習近平的回信

中國駐杜塞道夫总領事馮海陽受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委託,在第一時間對海因斯貝格縣發出了回應,核實情況並請對方提供所需防疫物品清單。3月29日,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同德國北威州海因斯貝格縣長普什通電話,承諾代表中國政府向該縣捐助防疫物資。

海因斯貝格縣的新聞發言人赫爾維茲(Ulrich Hollwitz)於3月30日向德國之聲表示,向中方的求助已經初步顯現效果。中國駐杜塞道夫总領事已經於求助訊息發出幾天後,從德國向該縣調派了一批口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回應了該縣的呼籲,委託中國駐德大使吳懇轉達。雙方目前正在進一步籌劃救援物資的運輸。

海因斯貝格縣官方並不清楚中國所將提供的防疫物質系捐贈還是有償。但赫爾維茲表態稱:"實話說,這根本不重要,我們也可以為此付錢。重要的是我們能得到這些物質,因為我們現在急需它們"。

杯水車薪

海因斯貝格縣是德國首個大量爆發新冠感染病例的地區,因此得到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它目前能夠仍然獲得防護用品的情況在整個德國並不具有代表性。更多的醫療機構以及養老院新冠抗疫防護品緊缺其實更加嚴重。德國地方醫院聯合會和醫生工會-馬堡聯盟(Marburger Bund)主席尤娜(Susanne Johna)本周一(3月30日)向德國西南廣播電台表示:雖然德國目前仍然有充足的危症病房和普通病房的硬體條件,但四周來,德國的醫療體系一直處於防護用品緊缺的狀態。德國的醫療工作人員原本認為會及時得到抗疫物質。"但很可惜,目前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能看到的只有杯水車薪。"尤娜認為:"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讓德國自己生產防護用品"。

Deutschland Coronaviru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ressebildagentur Ulmer

自己產口罩 為何那麼難?

作為製造業大國,德國的汽車、機械、電子類產品,包括醫療設備多年以來在全球範圍內一直處於行業領先的地位。而德國目前極度緊缺的抗疫防護用品從技術上來說,遠沒有上述產品複雜。為何還如此緊缺呢?

匯集中國各大媒體的報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約佔全球50%。2019年生產50億只,居世界第一。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迅速提高了口罩的產能。於2月底突破日產量1億只。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消耗了全球口罩產能的大部分原材料和設備。

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加工製成的無紡布。醫療口罩一般採用多層結構,其中最內層和最外層為紡粘無紡布,中間層便是熔噴布。

根據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官媒報導,熔噴布,是口罩中起過濾作用的關鍵材料,是口罩的"心臟",除了能阻擋較大粉塵顆粒外,還可以通過表面的靜電荷將細小粉塵、細菌和病毒飛沫吸住。作為過濾功能口罩的必要原料,1個普通醫用外科口罩要使用1層熔噴布,1個N95口罩則至少要用掉3層熔噴布。

相關報導指出,熔噴布生產線投資巨大、技術含量較高、設備安裝複雜、對廠房要求高,這些是制約熔噴布產能擴大的重要因素。"國產設備的交貨期要3至4個月,進口設備則要6至8個月。"江蘇某科技公司負責人向新華社表示。

設備交貨用時很長也是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目前想自己生產口罩,但步履艱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冠疫情在德國大範圍爆發的時間是2月底3月初。按照上述表態,德國想要建立成規模的口罩產能還需要至少6個月的時間。這還不包括產能建立後申請獲得衞生資質的時間。

正如海因斯貝格縣的新聞發言人赫爾維茲所說,德國目前對醫療防護用品的需求是長期的,源源不斷的。所以德國目前也有許多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轉型生產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根據《南德意志報》的相關報導,這些企業包括內衣生產商Mey、汽車零配件供應商ZF和體育服裝生產商Trigema。但這些公司的產能與眼下巨大的需求量相比仍然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