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歡迎技術移民
2013年4月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 外國人今後如果移民德國,來之前需要事先準備好一個"旅德須知"資料夾,一部智慧型手機以及抵達之後進行個人咨詢 - 這些準備工作將有助於外國移民初來乍到時少走彎路。文件夾中要準備好相關的訊息資料,重要的網路地址和電話號碼。到達新的國家之後,不要再像以往那樣先去外國人移民局報到,而應該去"歡迎中心"。
這只是專家小組"圓桌接收協會"在網路上公佈的建議。該專家小組的目標是加強對外國移民的"歡迎舉措",現在公佈了他們所取得的實際成果。他們的另一個目標是加強在移民所在國的咨詢,通過已經在當地的德國機構如歌德學院或外貿商會作為中介發揮橋樑作用。
更願移民澳洲或加拿大
德國移民和難民事務管理局(BAMF)負責人,曼弗雷德‧施密特(Manfred Schmidt)向德國之聲表示,所有移民群體將受益於新的"歡迎文化"。但由於缺乏技術人才,如電氣行業或IT行業的專業人才,德國尤其希望提高自己對這些領域高級技術人才的吸引力。
雖然對於那些想來德國工作的外國移民來說,移民德國的手續已經簡化,但是外國技術人才大量移民德國的前景依然渺茫。據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結果,目前前往澳洲,丹麦或者加拿大的技術移民是德國的五到十倍。
曼弗雷德‧施密特認為主要原因是澳洲"早已是移民的目標"。而德國僅在最近十年來才開始接收技術移民。
施密特說,"關鍵是對於那些願意到我們這裡來的人,我們如何讓他們感覺到受歡迎而且受到平等待遇。"這不僅是對那些高素質人才而言,而且對於難民,尋求庇護者以及移民家庭也是如此。
被容忍和沒有前途
如果詢問移民在德國是否感覺受歡迎,得到的是不同的回答。來自厄利垂亞的移民阿布德鲁曼( Adil Abdelruhman)80年代跟隨家人逃亡到德國,當時他只有9歲。他在德國長大,獲得10年制中學畢業證書。他覺得自己就是德國人。
不過,他持一本難民護照來到德國,但丟失後沒有獲發新的護照。他也做過一些"愚蠢的事情"。現在他獲得有一些條件限制的容忍居留權,例如他不能擅自離開他所在的北威州。
阿布德魯曼說,德國當局嚴重的官僚作風對他來說不算是問題。但是令他感到迷茫的是未來。他說:"我感覺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游泳,根本看不到岸邊。"
會講多種語言的員工太少
一位在德國郵政公司DHL工作的印度年輕人則對德國移民局有"良好印象"。他說,官僚主義作風是有的,但是如果你習慣了這個體制,就知道如何應對。他認為不足之處是會說英語的工作人員太少。應該有更多的工作人員會講英語,"至少為那些新來的移民,因為在最初的幾個月,很多人還不會說德語。"
曼弗雷德‧施密特也認為移民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必要掌握多種語言。此外,他還主張在那些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構,有更多的工作人員具有移民背景。
作者: Jennifer Fraczek 編譯:李京慧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