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擬取消男同性戀捐血禁令
2013年6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義務捐血是個助人的好事情。德國平均每天需要1.5萬位志願捐血人才能滿足對血液的需求量。因此醫生和援助機構珍視每一位自願捐血的人。
不過一些特定的高危險群是被禁止捐血的。根據科學家的估計,這些人感染肝炎或愛滋病病原體的風險更高:其中包括吸毒者、性工作者和男同性戀。在捐血之前,志願者可以在填寫表格時選擇是否屬於這類群體。這是個自願選項,人們也不能核實表格填寫是否屬實。默斯格斯(Hartmut Mösges)醫生在德國紅十字會科隆捐血站工作。他表示:"我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人們會誠實填表上面。"他介紹說,每天大約有25至50位志願者來站裡捐血,平均來講這個數字要比需求量少1/3左右。
調查表格的目的是要借此填補科學技術上不能完成的空缺。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默斯格斯介紹說:"人們能夠很快從捐助人的血液中鑑別出是否已受到感染。但感染與確診結果之間仍然存在著一個最長達24小時的時間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減少風險,捐血站必須向志願者發出要誠實填寫表格的呼籲。默斯格斯認為,至今有效的這種排除標準是合理的,他說:"我是皮膚科醫師,曾經在一家大學醫院工作了很長時間,當時也和這些人群有過接觸。我知道,男同性戀者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要遠遠高於非同性戀的男性。通過統計可以看到明確的數據結果。"
傳遞錯誤的消息
對德國男女同性戀者協會的馬丁‧法爾(Martin Pfarr)來說,這種對男同性戀的排斥分明是歧視。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表示:"我們從很久前就要求要把男同性戀從所謂的'高危群體'中分離出來。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到人們具體的高危行為上。"這涉及的問題是,人們是否進行安全性行為。"如果把一切混為一談,雖然人們可以說,男同性戀愛滋病毒感染率更高。不過這對具體的個例和個人並不公平。"另外,通體來講,這給社會傳遞了一個錯誤的訊息。法爾說:"到目前為止傳達給異性戀者的訊息是:我不是男同性戀,無論我做出何種行為,我都可以去捐血。這會產生不良後果。"他還表示,有一些異性戀情的男女們會進行不安全性行為,也有一些長年只有一個伴侶的男同性戀者。對捐血者的排除規定是否能夠得到更改,要取決於德國醫學協會(BÄK)。今年6月,該協會出人預料地提出建議,對高危群體進行重新定義。德國醫學協會表示,如果捐獻人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危險性行為就可以捐血。目前尚須確定具體的時間期。歐洲議員、醫生彼得‧利澤(Peter Liese)認為,不允許男同性戀捐血的規定不僅有失公平,也忽略了社會需求,他說:"我們缺少捐血者。如果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危險,可能會爭取到更多的血液存量,為什麼我們還要冒著血液短缺的風險呢。"
他還補充說,在一些歐盟國家也可看到另外的處理方式:"一系列的國家,比如葡萄牙、瑞典和義大利已經取消了對捐血人是否是男同性戀的詢問。這些國家把問題的重點放在捐血人是否有危險的性行為上面,這在異性戀者之間也可能會發生。"
作者:Günther Birkenstock 編譯:文木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