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20911 Buchbesprechung Bildungspanik

2011年9月25日

在德國,讀小學是按照就近的原則。但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就讀某一所學校,而想盡辦法,比如在市政部門登記第二個家庭住址。私立學校也越來越受歡迎。漢堡大學的布德教授把這稱為"教育的恐慌"。

https://p.dw.com/p/12ef7
In der Grundschule im brandenburgischen Görzig bei Beeskow (Oder-Spree) sitzen Schüler einer 4. Klasse im Deutschunterricht und melden sich mit Handzeichen auf die Fragen der Lehrerin, aufgenommen am 07.03.2007. Foto: Patrick Pleul +++(c) dpa - Report+++
德國小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多少代的德國家長都按照一個原則給子女選學校:離家不要太遠。家長們不會在選學校的事情上花費更多時間。然而,時代變了。如今,家長們看得仔細多了:課程安排、社會環境、學校聲譽,都是家長考慮的因素。卡塞爾大學社會學教授布德(Heinz Bude)表示:

"今天的這一代家長,他們受到更好的教育,卻已經不記得,他們當時讀書是怎麼一回事。事實上,他們的父輩很少考慮過子女去讀哪所小學、中學,最後上什麼大學。而如今,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似乎都需要家長做出決定。"

放羊,還是精心安排?

布德說,在一定程度上,今天的家長始終處於警覺狀態,要確保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兒園是否提供充分的外語課?小學是否在體育或音樂教育上有特別的優勢?大學排名如何?家長反復考慮這些問題。

"這是新的現象。教育不再理所當然的作為現成的公共財產,而是需要爭奪的私有財產。也就是說,我們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很清楚,教育能為人生的競爭提供更高的起點。"

Heinz Bude, 2008, Copyright: Carl Hanser Verlag - Dieses Bild kann honorarfrei abgedruckt werden
社會學教授布德圖片來源: Carl Hanser Verlag

布德說,父母知道這一點,但各種選擇和決定卻超出了他們的能力。在大城市,比如柏林,這一現象尤其明顯。家長花大錢給孩子報名參加一些內容不明的培訓課程。私立學校蓬勃發展。

布德認為,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研究結果更加深了這背後所隱藏的恐慌。德國在評估中僅位居中游。

布德說,這樣的研究,對於發現教學體系中的弱點並無助益,反而加深了家長和教師的不安感,也使得學生的競爭壓力增大。上周(9月13日)發布的經合組織(OECD)最新教育研究報告也是如此。按照這份報告,德國為學校提供的資金比其它國家少得多。在36個參加的國家中,德國僅排名第30位。

人口發展:100%就業?

但社會學家布德說,家長們的恐慌毫無理由。"對那些無法入眠的家長,我只想簡單地說:人口結構的變化會讓你們完全不必擔心。我們的發展趨勢是,就業體系的各個層面,從主任醫師到服務業,都將出現人才匱乏的局面。"

也就是說,沒有人需要對自己孩子的職業未來擔心。從護士到高級工程師,每個勞動力都會發揮作用。這還不是全部,布德說,德國還需要大量外國勞動力。西班牙、希臘,還有東歐國家,他們的人口結構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趨勢。中期來看,那裡的勞動力市場將供大於求。因此,布德認為,移民德國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Armin Himmelrath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