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學科研實力誰最強?
2003年7月5日位於亞琛、慕尼黑、蒂賓根、埃爾蘭根、維爾茨堡以及柏林的大學有什麼共性?它們都是德國大學,這不言而喻。而首先,它們同屬於德國20所不同尋常的大學,德國科研協會經過認真審查所提供的科研經費中有半數以上為這20所大學獲得。現在,科研協會批准的科研經費的多少已成為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活動成果的重要尺度。
不久前,德國科研協會經過細致的研究,評選出若干科研中心。協會主席溫耐吉說:「大學生或博士生得到建議,查閱學校排名,看看科研條件最好的是哪所學校。有趣的是,學生們對此已瞭如指掌。因為那些好學生自然想知道,最先進和最富於創新精神的研究人員匯聚在哪裡。即使是剛開始學習生涯的大學生,如果他們聰明的話,也會到專業力量最強的大學去學習,而不是守在爹媽家門口上大學。」
富於創新精神的研究人員匯聚的地方往往也是獲得科研經費最多的地方,而資金充足的地方也相應地會培養出頂尖的科研人員,這些人又會受到各國經濟界的極大關注。德國科研協會在對142所大學的科研機構進行調查後得出結論,德國各地科研力量差別很大,科研中心幾乎都集中在南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科研水準一般,而東部和北部的大學,除柏林洪堡大學外,科研水準較低,名列高校科研排行榜最後。
科研協會對自然科學、醫學和生物學、工程技術學以及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進行了調查。巴登-符騰堡州的多所大學29次進入前10名。蒂賓根和斯圖加特市的高校則在所有研究領域都名列前茅。規模不大的康斯坦茨大學甚至寄身前三名。在對地區進行的排名中,巴伐利亞州和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繼巴登-符騰堡州之後名列第二和第三,波昂大學和波鴻大學成績突出。
德東地區的大學自統一之後急起直追,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德勒斯登工大和弗賴貝格工大寄身於頂尖高校之列。與此不同,據德國科研協會調查,柏林洪堡大學以其卓越的表現在文化和社會科學領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當然知道,德國高校在國際高校比較中成績斐然。否則的話,德國科研人員就不會在最棒的、同時競爭也最為激烈的科研雜誌上發表文章,也不會被邀請參加最棒的學術會議。但我不認為,我們在所有領域都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然而目前各高校都遇到嚴重的財政緊縮,這最後無疑會影響到科研品質。」
溫耐吉說,科研領域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研究成本越來越高。科研早就不侷限在象牙塔內,而是越來越多地需要進行跨學科合作,例如生物學家、化學家以及倫理學家在分子研究領域進行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