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到加泰羅尼亞 香港「反送中」模式能被複製?
2019年10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開始,除了已經進行了四個月以上的香港「反送中」之外,印度尼西亞與加泰羅尼亞也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運動。雖然不同地區爆發的示威各有不同的原因,但是其採取的抗爭策略卻依稀帶有香港「反送中」示威的影子。
例如,過去四個月,香港「反送中」示威當中,最著名的便是華裔功夫明星李小龍「像水一樣靈活、快速及不可預知」(Be Water) 的理念。這個思維被示威者廣泛應用在各種行動當中,促使他們應用社群軟體來溝通與動員,更從此開創出「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延長示威者的抗爭能量,使之能與配備精良的香港警察抗衡。
如今,香港示威者的蒙面與縱火手法也出現在印尼街頭,萬人包圍機場的景象也在西班牙巴塞羅納機場上演。過去幾個月,香港示威者證明,就算沒有核心領袖,示威者這個「群體」仍然能夠阻礙香港地鐵、癱瘓機場運作,或者一次次的號召數萬人上街遊行,達到不亞於有核心領袖的抗爭效果。香港示威者展現出的策略思維,因此成為其他國家示威者取經的對象。
印尼示威者分析香港模式
10月,印度尼西亞國會計劃通過新的刑法,將婚外性行為、未婚同居與侮辱總統列為違法行為。反對者認為,當權者可能意圖透過這套新法削弱反貪腐機構的權力。從9月30日起,成千上萬的學生連續好幾天都走上街頭,甚至包圍印度尼西亞國會,抗議國會擬定的新刑法。抗爭過程中,學生焚燒輪胎、朝警方扔石頭與汽油彈,而警方則以催淚彈與水炮車反擊。
德國之聲訪問了兩名參與示威的大學生。他們說,印度尼西亞的示威者在策劃示威的過程中,將香港示威者應對催淚彈的影片與文章翻譯成印度尼西亞文,並透過不同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廣為發送。 23歲的資工系學生TA告訴德國之聲,印度尼西亞示威者主要透過WhatsApp群組、Line群組、推特與Instagram來散播與示威活動相關的知識與訊息。 他表示:「為了讓前線示威者瞭解如何應對警方所發射的催淚彈,我會舉辦小組會議,並在過程中仔細分析香港示威者如何運用不同的策略來應付催淚彈。 此外,為了讓印度尼西亞學生更瞭解香港示威的背景,我也花時間向他們解釋香港運動的五大訴求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女大學生則告訴德國之聲,除了透過社群媒體觀摩香港示威者的策略外,不少印度尼西亞示威者在街頭抗爭時,也會傚法香港示威者戴口罩或將臉部遮起來。 她說:「在示威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靈活度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雖然大部分印度尼西亞學生都不是因為看到香港的示威才決定上街抗爭,但我們非常佩服香港示威者過去幾個月來展現的韌性。 」
加泰羅尼亞的「民主海嘯」
另一方面,在加泰羅尼亞,示威者複製香港示威者的模式,號召上萬名群眾包圍巴塞隆納國際機場,成功癱瘓周邊交通,促使上百航班被取消。加泰羅尼亞人的不滿起因於西班牙最高法院10月14日的一項判決: 有9個加泰羅尼亞分離運動領袖被判處9至13年的有期徒刑。許多加泰羅尼亞人認為這是西班牙政府針對加泰羅尼亞的政治迫害。之後,加泰羅尼亞地區持續發生大規模示威與警民衝突,至今已經進入第7天。
「民主海嘯」這個網路發起的組織從九月成立以來,便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Telegram鼓勵加泰羅尼亞人發起大規模的和平示威行動。在西班牙法院於14日宣佈判決後沒多久,上萬名加泰羅尼亞人便開始聚集在各地的商場與街道上,阻礙路上交通。 到了當天晚上,上萬名示威者現身巴塞隆納國際機場,佔領了航廈與通往機場的主要干道,而「民主海嘯」則運用Telegram分享了至少130張登機證,讓示威者能憑證通過安檢,進入機場。
這樣的策略與香港示威者8月初癱瘓香港國際機場的策略如出一徹。 當時,因應香港機場的安檢越趨嚴格,香港示威者也是透過購買便宜航班的機票,進入機場進行示威。
根據網路媒體《連線》(Wired)報導,為了讓示威者更輕鬆的發起各式抗爭活動,「民主海嘯」開發了一款抗爭軟體。 而為了避免像香港的「全港抗爭即時地圖」App一樣被蘋果公司下架,「民主海嘯」的這款App只有開發從網站下載的版本,刻意避開會被第三方掌握的App平台。為了防止警察滲透,此軟體也要求所有想要下載App的新用戶,需要先取得現有用戶發送的專屬QR Code,才能開始安裝並使用這款軟體。專家認為,這個功能可以防止有心人士獲取抗爭活動的相關訊息。
這款軟體也採用了地理位置定位科技 (Geolocation Technology) ,以便讓用戶知道附近有哪些地方正在發生抗爭活動,借此協助示威者策劃抗爭活動。但是出於安全性的考慮,軟體只會根據使用者的所在位置,將顯示的地圖限定在一定範圍以內。這使得地圖有別於傳統的地圖,也讓資訊在一定的封閉族群當中流通。
事實上早在九月底,加泰羅尼亞的團體便已經開始著手研究香港的抗爭模式。例如加泰羅尼亞最大的分離組織「加泰羅尼亞國民會議」召開的公開講座便是在9月29日舉行,主要探討香港示威者如何運用新科技來推動非暴力抗爭。
另一個在網路上推動公民參與的組織「為共和國野餐」也是早在香港示威的初期階段便十分關注香港示威者的行動,觀察他們如何運用各種科技來組織抗爭行動。
「為共和國野餐」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 由於加泰羅尼亞的草根分離運動一直是主張非暴力的抗爭模式,所以香港抗爭中的許多策略非常適合套用到加泰羅尼亞。該組織成員告訴德國之聲:「除了運用新科技外,香港示威者不斷以迅速、出乎預料且有創意的方式來應付警方的壓迫,而我們認為這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我們非常認同香港示威者『如水一般』的抗爭策略。 」
「為共和國野餐」認為,新科技能使示威者更容易接收第一手訊息,同時也能讓示威組織者更容易號召示威者參與抗爭。 他們說:「示威者能即時分享手邊所拍下的圖片與影片,但更重要的是,所以參與示威的人都能即時收到關於警方暴力的訊息。 」
「香港模式」究竟能不能複製?
然而,香港與印尼、加泰羅尼亞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抗爭理由、社會環境、政治結構的差異,導致其他地區的示威者即便借鑑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的手法,卻也不一定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例如印尼,由於民眾還不熟悉社群網路的運作邏輯,Telegram在香港達到的機動性與動員能力便無法百分之百的在印尼重現。相比起香港的示威者,印尼示威者的公民素質與團結力也沒有如此熟練: 就算經過如何應對催淚瓦斯的訓練,印尼示威者在前線遇到催淚瓦斯時,大多數仍會選擇退散而非向前撲滅。
加泰羅尼亞的團隊「為共和國野餐」說:「與香港示威者比起來,加泰羅尼亞的示威者似乎較無紀律。」他們稱讚香港人的團結: 「我們無法想像加泰羅尼亞的示威者與香港示威者一樣,用人力組織成一條供應鏈,把前方的訊息或後方的物資完整的傳達到另一方。 」
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的講師鄭夏霓 (Shiany Perez-Cheng) 為德國之聲比較了兩個地區的政治差異: 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五大訴求並沒有包含爭取香港獨立,但加泰羅尼亞的示威者卻希望脫離西班牙的統治。
她說: 「香港示威者的訴求是要求中國政府尊重《中英聯合聲明》與香港基本法,要求中國落實賦予人民的權利的承諾。但是雖然西班牙憲法與加泰羅尼亞自治條例保障了加泰羅尼亞一直以來享有的自治權利,加泰羅尼亞分離主義者的訴求卻已經違反了這兩項條例。 」
針對類似的抗議行動,不同的政府也給出了不同的反應: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不斷的迴避訴求,直到示威進入第4個月之後才宣佈撤回修例,但是在印尼與加泰羅尼亞,領導者很快就出面回應示威者的訴求,願意展開對話。然而這個反應時間的差異,可能也只是體現出香港特區政府隸屬於中國政府的而已。鄭夏霓說: 「加泰羅尼亞面對的是一個民主政權,但香港示威者面對的卻是一個專制強權。這點讓倆個運動相距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