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堡商學院-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之二)
2003年1月14日「中國大學中首位終身全職外籍教授」
除了在名片上和各種對外宣傳品上總是喜歡在博士頭銜後面還標明是「牛津大學」的博士,師凱亞先生明確無誤的標籤還有「北京大學任教授,是中國大學中首位終身全職外籍教授。」 此外,他在簡歷中還提到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哈佛商學院任教和作訪問學者。北大、牛津、哈佛,一個人如果能在這些在中國人眼中有著神聖地位的世界一流學府教學與研究,那一定是學界的泰斗。師凱亞先生不僅在學界達到了這樣讓人景仰的地位,還「曾在麥肯錫公司擔任大中國區戰略管理顧問,咨詢客戶包括馬來西亞首相、中國大型企業以及亞洲的跨國公司。他還在前蘇聯擔任一家主要的歐洲保險公司(原名:Colonia-Victoire, 現名:AXA Colonia)國家區經理(筆者註:師凱亞先生說,那是在1990年,他剛在德國波昂獲得高中畢業文憑,筆者推算,當時他年齡當不滿20歲),並以德國保險公司協會首席代表的身份為蘇聯政府提供保險立法咨詢。」師凱亞先生的閱歷、成就、頭銜和擔當的各種職務遠不止於此,這裡限於篇幅無法逐項列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師堡商學院的網頁,網頁有中文、英文和德文(點擊後變成英文)三個版本。
這些頭銜當中的任何一項都會讓人肅然起敬,何況擁有這些頭銜的人現在才三十出頭。不僅如此,筆者在中文網路上還看到一篇師凱亞先生發表在《銷售與市場》雜誌上、標題為「給企業注入活力,準備變革」的中文文章,其中有「我與馬來西亞總理一起致力於《展望2020年》計劃」和「我曾經與克林頓總統的亞洲事務主任會面」等等。
根據網路上檢索到的資料,師凱亞先生所說的在北京大學任教應當是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記者於是在今年8月中旬打電話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辦公室。接電話的是一位姓張的女士,她證實師凱亞先生確實在光華管理學院任過教,她也見過這個人。張女士還介紹說,師凱亞先生應該是在1999年到2000年在光華管理學院任過一年副教授,他當時很年輕,只有28歲;一年後師凱亞先生被光華解聘,原因是他與學院發生分歧,嫌自己的待遇還不夠高,而光華覺得對他算是特別提拔了,因為他沒有講師頭銜而直接破格聘為副教授,這在北大是沒有先例的。張女士還說,師凱亞先生是用中文講課的。至於「終身教授」一說,張女士堅決說這不是屬實的。
在與師凱亞先生面談時,記者將上述電話採訪的結果與他核對。師凱亞先生回答說,隨便一個辦公室女秘書的話不能有什麼說服力。他說他本人卻實是在光華管理學院簽了一年的任教合同,簽約時是副教授,一年後離開時已經是正教授了,離開的原因是教學思想與學院領導不合以及一些同事對有國外學歷的人的排斥和不信任。那麼「終身教授」是怎麼回事呢?師凱亞回答說,他所說的「終身外籍教授(permanant foreign professor)」指的不是「一輩子」,而是說他在受聘光華的同時,也得到了北大的固定職位,而在中國,一旦進入國家人事編制,就是是終身制的。北大的固定職位是否是能享用終身的「鐵飯碗」?在光華管理學院解聘後其教職是否可以繼續得到保留? 記者針對這一問題已經向北大的國際交流合作部專家辦公室發去了問詢傳真,目前正在等候回復。
師凱亞先生的英文簡歷中提及他擁有哈佛大學的兩個教職(He held two faculty appointments at Harvard University),一個是在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所當Associate,一個是哈佛商學院的訪問學者。記者向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所發去查詢電子郵件,該所的助理主任斯蒂芬尼.范佩爾特女士於2002年8月23日通過電子郵件回復說:
Kai-Alexander Schlevogt was appointed as an Associate of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 from November 1, 1998 – October 30, 1999. This is NOT a Harvard faculty appointment. (師凱亞從1998年11月1日起至1999年10月30日止在費正清東亞研究所任訪問研究員,這不是一個哈佛的教職。)
師凱亞就此問題給記者的回答是,他在費正清東亞研究所從事研究的同時給學生上過課,並且堅持說是有報酬的。而斯蒂芬尼.范佩爾特女士在9月4日的第二封電子郵件中指出:
This is a unpaid appointment.. It is not a teaching position. (這是一個沒有報酬的職位... 不是一個教職。)
(點擊下面鏈接,請繼續閱讀本文之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