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蔡英文放話中國意在國際?
2018年6月26日德國之聲:蔡英文最重要的訊息是甚麼?為何要呼籲「共同捍衛民主」?
一定是已經享有自由民主的國家,才會有強烈的動機捍衛民主。威權國家雖有追求民主的動機,卻還沒有捍衛的意識。西方國家原本還對中國的操作模式矇矇懂懂。以前對於孔子學院、中國大外宣是當做軟實力看待,是良性的角度。但是去年底,美國民主基金會發表了一篇報告,轉而將這些行為視為具有惡性、撕裂性的「銳實力」(Sharp Power) —— 即施展權力的一方是威權政體、反民主自由價值觀,對他國發揮影響力,進行國力擴張,做法包括經濟、智慧財產權、軍事力量的擴張。
以澳洲為例,中國透過當地僑民、新進移民的資本企業,透過政治獻金對當地政局發生作用。馬來西亞也是,例如新馬高鐵。如今,澳紐、加拿大、美國都開始對中國警戒。所以現在馬來西亞馬哈蒂爾上位之後,決定擱置馬新高鐵的建設計劃,就是一個警惕的表現。
面對中國的勢力擴張,台灣有很多經驗故事可以跟世界分享。中國在台灣各式各樣的擴張早就已經超越銳實力,但是因為台灣長期被國際忽略。所以蔡總統的專訪是在提醒世界,不要忽略台灣在抵抗中國影響力上面的努力,不要忽視台灣在民主世界中的戰略價值。這是我認為這項專訪中,蔡總統要釋放的最重要的訊息。
德國之聲:這些訊息的對像是誰?蔡英文有可能與習近平坐下來談嗎?
其實蔡英文這是一個優雅的象徵動作。長期以來,台灣在國際上爭取自主,推動力道強一點,就會被中國打壓,或是被美國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籤。但是現在是蔡政府上任後,瞄準新的地緣政治局勢,決定打安全牌,提出維持現狀。現在這個原則遵守得蠻嚴謹的。所以,製造麻煩的球就在中國那一邊:中國在全球到處擴張,北京滲透到民主國家內部,也就是國會和媒體,引發全球警戒,使得西方世界的輿論與判斷快速轉向,「麻煩製造者」變成中國。
仔細對照專訪原文,蔡英文將中國對台的舉措直接定位為「威脅」。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可是台灣政府很少直接對中國說「你是在威脅我」,出自台灣政府、領導人之口,這在馬英九八年內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將中國對台灣的壓迫視為「威脅」,也就是指中國在製造這個大麻煩,所以這是放出非常明確的訊號。尤其蔡英文說願意在「對等」且「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習近平會面。因為中國的政治前提就是九二共識,不設政治前提等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對等」代表習近平如果與蔡英文會面,就等於是承認關係對等。
最後要注意的是,台灣新聞進入中國總是會被屏蔽扭曲,除非翻牆有心搜索,否則看不到訪談全文或原文。蔡總統的訊息進不到中國一般民眾的視野。所以,蔡英文這個訪談是以溫和堅定的語氣談台灣的生存問題,其訊號釋放主要是面向國際,第二是國內,兩者重要性遠大於面向中國。
德國之聲:美國身為台灣最大盟友,卻也沒有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那麼誰才能?
美國在二戰之後建立的體制,確立了他的世界霸權地位。雖然比起二戰戰後的巔峰,美國勢力稍微下降,但仍不能否認其地位。面對中國擴張,開始有人擔心中國是否想要圖謀世界霸權,政治學出現權力轉移的說法。
要分析台灣在東亞局勢、在世界的位置,脫離不了地緣政治。所以不是說美國特定人物或是非營利組織對台灣支持,就可以這麼做,因為都會牽涉到美國對東亞、全球的佈局。再者,受到川普这個人的領導風格,美國看似在流失它作為領導人的信用。但我們應該要把空間跟時間的尺度都放大,才有意義。
德國之聲:中國對外擴張有限度嗎?對台灣有效嗎?
例如中國壓迫各國政府和跨國企業改台灣的名稱,一時間效果蠻好的,但是長期來看,對中國的反作用力會很明顯。因為他提醒周邊各國,北京的行徑如同帝國主義欺負周邊弱小國家,測試他們的民主意識與忍耐程度。而且中國越壓迫,反而造成台灣獨立意識高漲,青年運動四起。
中國的勢力從東海、台海、南海到澳紐,像斯里蘭卡没辦法償債,把一個戰略港口移交給中國,租約長達99年。中小型規模的國家與中國發展交易,是否會淪為「債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擴張企圖是不知節制的。但因為它太過粗糙而魯莽,引起全球性的反作用。中國當政者應該從日本過去的大東亞戰爭、德國納粹的第三帝國擴張當中,獲得前車之監,其失敗經驗其實蠻值得中國參考的。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