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盟感到「並不坐在駕駛座上」
2018年9月20日德國之聲:我們應如何理解歐盟的"歐亞互聯"提議?是否像中國的"一帶一路"一樣,包括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對我來說,這主要是歐盟對"一帶一路"的回應。--當然,你也可以爭論說,這是對俄羅斯在歐亞地區增加互聯(connectivity)提議的回應。
歐盟的該提議已經醞釀多時。我認為,該文件主要的目的是,清楚地表明歐盟在參與互聯項目中的標準、原則、價值觀。
一言以概之,這可視為歐盟嘗試改變在歐亞互聯項目中的被動局面,採取主動。也清楚地向中國以及對歐亞互聯有興趣的國家表明,歐盟是一個行動主體,而這些是歐盟將遵從的原則與指導方針。如果你想與歐盟成為項目夥伴,就要遵守這些指導原則。
我認為,這是歐盟在有關歐亞互聯的討論中感到 "並不坐在駕駛座上"的結果。
與此同時,我認為這也應看作是一個向中國發出的重要訊號,即:互聯是件好事,我們想要加強比如交通運輸的聯繫、各種層級上的互聯,--這也包括基礎設施,因為沒有基礎設施,就沒有互聯。但我們想要按照我們的主張來加強互聯。
德國之聲:互聯(connectivity)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政府政策、媒體報導中,但這個詞究竟包含哪些內容?
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對我來說,互聯是關於增加基礎設施,--歐盟喜歡用建立"網路"這個詞,但沒有基礎設施,就沒有互聯。所以,會有基礎設施項目,歐盟也會給予支持。歐盟在盟內有不少基建項目。但該提案也將為歐盟企業與中國企業結為合作夥伴提供指導方針。
德國之聲:歐盟此次的戰略提案是否意味著,接下來會有後續的具體措施?
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這是指導方針,就是一套規則、標準、原則和政策出發點。或許會有具體的項目,但與這個提案是兩碼事。
德國之聲:莫蓋裡尼也提到資金問題,即:如何在資金上為互聯項目提供支持……
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這當然也是一個問題:如果歐盟想在海外基建項目上更活躍,那麼資金將從何處來。歐盟有一些政策工具,比如對戰略投資的基金,比如外部行動預算(external action budget)。所以,即便新的計劃不包括新的預算在內,用以落實該指導方針,歐盟也已經有一些預算可用於支持互聯項目。在歐盟的經濟運作中,核心的角色由私營經濟扮演。舉例說,假設在越南有一個港口基建項目,歐盟企業決定參與,那麼,可能有一些歐盟提供的資金,但核心的行動者將是歐盟的私有企業。
(以上採訪內容有刪節)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