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八成淺層地下水不適於作為飲用水水源地」
2016年4月12日德國之聲:在新華網發表題為"水利部:我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良好"一文之時,鳳凰網等媒體則登出"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資源:80%不能飲用"的報導。兩家媒體依據的都是水利部最近公開的2016年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水利部後來對中國"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的報導做出回應說,水利部對地下水問題比較突出的18個省區開展調查得出的數據"主要是北方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的監測數據,並不是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數據。目前,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層地下水。"您怎麼看中國"八成地下水不能飲用"的報導和水利部的解釋?
馬軍:這個報導的題目本身確實出現了問題。如果題目是"八成淺層地下水不適於作為飲用水水源地"的話,就比較確切了。這次水利部的調查主要是在北方地下水開采使用比較多的地區,包括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監測的對象也是以淺層地下水為主。淺層地下水因為和地表水是連通的,所以容易受到地表水以及土壤污染下滲的影響。
人類對地下水的使用已經有了漫長的時間。在過去,淺層地下水也是首先被使用的,因為開采比較容易,量也比較大,自己可以補給、循環。後來隨著污染的增加,近些年裡,很多淺層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所以就只能被迫放棄了。人們只能去打深井,現在井是越打越深。城市的集中供水已經不再涉及淺層地下水。更多是在一些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在生產生活中還會使用到受到污染的淺層地下水。
德國之聲:水利部稱,175個供水人口50萬以上的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中共有33個地下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那麼針對其它水質不達標的水源地,根據中國的法規,水利部或其它部門應該採取何種措施?
馬軍:講到水源地,現在城市的集中供水絕大多數都在使用深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不那麼容易受到污染,因為中間有隔水層。而且城市供水也會做很多監測工作。如果發現指標有問題,對水源地也會做出調整。但深層地下水畢竟是有限的,很難去通過天然的方式進行補給。在缺水的地區,深層地下水已經被嚴重超采。不是說井越打越深,就可以找到更多的地下水。從這個意義上講,淺層地下水依然是我們需要去關注的重要資源。 淺層地下水污染最終還是需要去治理的。它仍有一部分用於生產生活。如果淺層地下水污染了,對於生產生活、農業,對河流湖泊、土壤--因為枯水季節地表水會進行補給--也會造成污染。所以淺層地下水也需要治理。
相對於深層地下水來說,淺層地下水污染治理更容易。但核心問題是要從源頭做起。首先要解決地表水嚴重污染的問題。 現在之所以這麼多地區淺層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是在這些地區地表水受到普遍污染,下滲之後影響到淺層地下水。另外,在農村還存在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鄉鎮垃圾不能得到有效清運和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場以及一些工業廢水排放的問題,甚至有的企業還存在使用剩坑、剩井進行偷排的惡劣行為。 這些會直接導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包括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對這些源頭要採取措施進行遏制。只有把源頭控制住了,後面才能談進一步去修復。
德國之聲:現在這個報告出爐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水利部有多少能力來應對現在的局面?
馬軍:水利部這次的報告還是值得充分肯定。長期以來,對地表水還有一些訊息的披露,近年來也增加了比較多。但地下水污染的相關訊息,水質狀況的訊息是嚴重不足的。環保部門前年來開始了對一些地下水統計數據的公開,現在水利部又把它掌握的數據進行了分地區的公開。 這本身是一個進步,這些數據值得社會各界去關注。通過正確理解這些數據,不是形成一種恐慌,而是讓社會有更多的緊迫感,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通過政府、企業、個人共同的努力去保護好非常珍貴的地下水的資源。
德國之聲:您認為中國地下水嚴重超采的威脅是否能夠得到遏制?
馬軍:這就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夠切實地轉向建立節水型社會。現在政府已經制定了節水型社會的目標,有了政策和法律上的要求,問題是這些是否能在實踐中得到落實。如果我們不能真正轉向高效、循環用水,社會經濟發展就會需要更多水,地下水超采就很難得到有效遏制。節水的第一步就是對污染的控制。因為如果不能控制污染,有限的資源也會被破壞掉。淺層地下水原來都是可以用的資源,現在被污染到這種程度,不得不被放棄。以後我們必須保證城市、工業農業排水不僅能夠達到標準,而且能夠達到能回用的狀態。這樣清水進入地下,再通過整治,就可以讓淺層地下水恢復清潔,成為地下水庫,對深層地下水的超采也會是一種緩解。
德國之聲:如果開始認真治理,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良性循環?
馬軍:水污染的治理比大氣污染需要的時間更長,地下水比地表水治理花的時間更長。為此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世界其他國家的治理取得的進展也應該增強我們的信心。比如在美國、德國、英國,像泰晤士這樣的河流曾經污染也很嚴重, 通過治理也得到了改變。我想我們這一代也需要下定決心,邁過轉折點,讓我們的水質從更多走向惡化轉向不斷修復,不斷好轉。
(記者註:水利部2016年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顯示,2015 年,對分佈於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的2103 眼地下水水井進行監測的水質評價結果總體較差,無Ⅰ類水, II至Ⅲ類水佔總數的 19.9%,Ⅳ類水佔 32.9%,Ⅴ類水佔 47.2%。IV類水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不適合人類飲用,V類水污染更加嚴重。主要污染指標除錳、鐵和氟化物外,還包括"三氮"污染、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
《地下水動態月報》的數據還顯示,2016年1月,中國主要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2.4億立方米(約82.4億噸)。其中松 遼平原減少 28.5 億立方米,黃淮海平原減少 49.2 億立方米,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減少 4.7 億立方米。)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