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帶一路」與中國的霸權野心
2017年5月16日德國之聲:怎樣衡量"一帶一路"峰會是否是一次成功的會議?
沃爾夫(Siegfried O Wolf):正式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國家派出了代表團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些關鍵性國家,比如印度,在是否參與該項目的問題上仍猶豫不決。
美國派出的團隊由博廷格(Matt Pottinger)領銜,他是川普总統的特別助理,也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事務主任,但相對而言級別不高。歐盟方面則發出共同訊號,強調歐方利益以及對"一帶一路"的憂慮。
很明顯,除了中國官方對"一帶一路"的官方說辭,以及來自巴基斯坦、俄羅斯、伊朗以及土耳其的熱情支持,周日開始的為期兩天的峰會充滿對"新絲綢之路"的困惑與憂慮。
峰會未能消除人們對"一帶一路"缺乏透明以及可能帶來腐敗的擔心。中國也無意傾聽歐洲發出的反對市場保護的呼聲。峰會的文件也證明,批評這一項目的聲勢在擴大,尤其是來自歐洲的批評。本次歐盟代表團由歐委會副主席卡泰能(Jyrki Katainen)率領。
德國之聲:"一帶一路"果真像北京聲稱的那樣對參與國來說是改變經濟棋局的重要步驟?
沃爾夫:"一帶一路"不僅對後代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它也會給參與國帶來社會經濟以及政治層面的棘手問題。以巴基斯坦為例,一帶一路的重要部分"中巴經濟走廊"就伴隨了諸多經濟、政治以及社會問題,比如將當地人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開采當地資源卻又缺乏合理的回報;徵地;移民;強制性人口遷移以及嚴重歪曲公平自由的經濟競爭。
這一背景下需要強調的是,北京完全低估了當地發生衝突和地緣敵對鬥爭的可能性。應該指出的是,許多所謂"一帶一路"項目事實上同"一帶一路"本身無關,它們早已在計劃當中或者在討論中,為了爭取到一帶一路的項目資助,新老項目都並入了這個框架內。
德國之聲:歐盟方面對"一帶一路"的主要憂慮是那些?您認為,未來數月裡,布魯塞爾和北京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共識嗎?
沃爾夫:雖然一帶一路有其積極因素,但潛在的合作夥伴如歐盟仍然持懷疑態度。這種不信任有以下理由,首先,它沒有機構性結構;第二,中國更願意一對一的談判,這一點在峰會上得到證實,它不促進歐盟倡導的多邊對話。另外,決策過程中缺乏透明度,同中國政府就"一帶一路"進行的交流缺乏效率。總之,人們的印象是,只要中國認為對它們的項目有利,才會同歐盟機構進行合作,否則,中國就同單個國家進行談判。
目前在歐盟同中國之間就"一帶一路"問題仍然缺乏一個有效的平台。有了這樣的平台,歐盟經濟才能得到公平的機會,同中國公開、透明、相互尊重地展開競爭。 但只要中國就"一帶一路"同歐盟之間,不願構建這一橋樑,不願走向多邊機制以及不顧建立在良政、法治、人權、民主基礎上的歐盟價值觀,歐洲方面對"一帶一路"的懷疑態度就會繼續下去。
德國之聲:有分析家認為,中國的目標在於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其全球的霸權地位。您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沃爾夫:"一帶一路"項目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推出的最具雄心的經濟活動。它應該被看作是北京最近幾十年來將其經濟成就拓展到政治領域的巨大努力。
中國聲稱,"一帶一路"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它也不干涉參與國家的內部事務。北京還聲稱,它並不試圖擴大其影響範圍,也不會稱霸。但同"一帶一路"有關的最新發展顯示,北京即將或者已經被捲入一些現存衝突,比如印巴衝突。因此,"一帶一路"必須被認作是中國為其國家利益,贏得新的戰略夥伴以及創建多極世界秩序而進行的一個嘗試。
德國之聲:那麼參與"一帶一路"的經濟弱國是不是更要小心謹慎呢?
沃爾夫:"一帶一路"將加深現存的治理國家的問題,尤其是在可靠性以及腐敗方面。這個項目還會加強那些民主紀錄不良、人權紀錄差以及在安全和發展方面面臨諸多難題的國家政府。
長期看,一帶一路會產生深遠性地緣政治影響,加深當地國家政治與經濟的依賴程度。這一背景下,不可忘記的是,一帶一路框架內的融資建立在貸款的基礎之上,弱小參與國可能背上巨大的債務負擔並承擔災難性後果。
德國之聲:川普政府是怎樣看待"一帶一路"以及中國的全球野心的?
沃爾夫:雖然美國派遣了一個較為低級的代表團參加北京峰會,並"承認'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但華盛頓仍然對該項目保持距離。川普政府對對此還沒有清晰的政策。
華盛頓的憂慮在於,"一帶一路"將會對美國在亞洲利益產生負面影響。事實是,參與國都持反美立場,比如伊朗、俄羅斯,或者是那些主張削弱美國在該地勢力的國家,如巴基斯坦。
我們看到,中國越來越介入地區安全以及防衛領域,比如由俄羅斯發起的有關阿富汗的多邊談判。此外,華盛頓也將"一帶一路"看成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利益的威脅。
不過,美國並沒有將"一帶一路"看成是一種經濟威脅,尤其是它同歐洲的貿易關係不會受其影響,因為它數十年來建立在一種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基礎之上。
採訪專家:沃爾夫(Siegfried O Wolf)是布魯塞爾南亞民主論壇主任並在海德堡大學任教。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