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實現「和諧社會」步履維艱

2005年8月15日

今年夏天,中國各地頻頻發生較大規模的群眾抗爭活動,抗爭往往伴隨著打砸搶等暴力行為。法蘭克福匯報列舉了一系列這樣的事件後寫道:

https://p.dw.com/p/73Aa
中國礦工在非人的條件下工作,頻繁發生的礦難引發了大量親屬抗爭活動圖片來源: dpa

「地方城鄉居民的惱怒很快以暴力的形式爆發出來。不斷增多的抗爭活動表明,在經濟體制改建後的中國,社會形勢變得多麼緊張,中國這個新興大國多麼脆弱。中國沒有獨立的司法系統和其它機制,以保障公民通過正常途徑表達自己對當局的不滿、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共產黨及其幹部的侵犯。

西方經濟分析家把社會不安定視為中國社會繼續發展的一大威脅,但中國的觀察家並不認為形勢嚴峻。雖然有一大批人內心不滿,幹部腐敗也一再導致民眾抗議,但中國的安全部門能很快控制形勢,逮捕帶頭的人,對抗爭群眾許諾解決問題。雖然胡溫政府把關心群眾列為頭等大事,但卻不談緩和衝突、避免抗爭行為發生的根本解決辦法、也就是如何引入民主監督機制的問題。」

新德意志報也注意到中國社會矛盾正在激化。該報指出,胡錦濤在全面執政後的兩年半時間裡,用「建立和諧社會」的政治口號代替了前任單一追求經濟增長的政策,意圖以此促成社會安定:

「黨和國家機器、經濟、財政管理和司法中存在的腐敗是通往和諧社會的最大障礙,它起著瓦解一切的作用,不僅阻礙而且破壞了許多良好政治方案和意義深遠的政治決策的貫徹,腐敗和地方幹部的屍位素餐造成了國內日益增多的動蕩。

為解決這個問題,胡錦濤採用他當年在地方上工作時的方法,由黨的機構實行監督。中央和各省的關鍵部門已逐漸由『他的』人佔領,他要求下屬絕對忠誠、熟悉各項事務。

同時,胡錦濤完全允許新思維的存在,也為輿論形成和發表提供了空間。中國的媒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多采、生動活潑,中國的讀者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能瞭解這麼多的災難、搶劫和幹部腐敗的情況,但是他們不能對這些事件開展活躍的政治討論,對現行制度的疑問和批評甚至受到壓制。社會穩定平和是最高原則,這樣,政治上實行新聞檢查,個人言論自由就退到了次要地位。」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