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趨勢預測:重返全球化

Ashutosh Pandey
2021年1月2日

新冠大流行瘟疫重創全球化:貿易蕭條、對中國的依賴性暴露無遺。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化重又活躍。只是,與大瘟疫爆發前有所不同。

https://p.dw.com/p/3nMeD
China Qingdao | Containerschiff im Haf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Wire/SIPA Asia/Y. Fangp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個由土耳其裔德國科學家創辦的不起眼的德國生物技術企業吸引了一家中國大型醫藥企業的投資,並與美國一家由一位希臘人任總經理的藥業巨擘聯手。兩家企業共同開發出或許是本年度最讓人企盼、最重要的產品——新冠疫苗。

生物新技術/輝瑞(BioNTech-Pfizer)疫苗及其它在創紀錄時間裡研製出的、或將研製出的疫苗好像是對全球化反對者的批評的回答。在大瘟疫肆虐高峰期間,全球化反對者曾宣佈國際貿易與合作勢將壽終正寢。

這一批評似乎頗有道理:病毒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工廠停工、超市貨架一度空空如也。在很多國家,生死交關的醫藥品甚至也一度告罄。新冠危機暴露出,眾企業和政府如何過度依賴了很大程度上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價值創造及供應鏈。據此,很多人預告,全球化分工將告終,生產線將重新遷回目標市場。

中國再度定調

但是,數月後,幾乎看不到所謂的「回流」跡象。相反,世界貿易重新激活。走在前面的也是引爭議的全球化模範生中國。眼下,這個全球第二大國民經濟體正受惠於對放護裝備和家居辦公技術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

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Robert Koopma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人們認識到,貿易為新冠大流行瘟疫一類危機構成的挑戰提供了一種很有幫助、很有效的解決辦法,「各國認識到了,多元化供應鏈是一件好事情。」他指出,人們也能夠通過利用他國能力和知識來解決問題。

世貿組織現在預期,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將萎縮9%之多,2021年則會回轉上升7%。4月份時,該組織尚預測全球貿易的萎縮幅度最高可達32%。而這一明顯復昇意味著,同國民生產總值相比較,新冠大流行瘟疫對貿易的影響將會小於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

韌性供應鏈新趨勢?

全球化批評者們的悲觀預測或許早了些,不過,大流行瘟疫的確暴露了未能及時掌握供應商情況的那些企業的易受傷性。供應鏈問題專家猜測,現在,企業可能正做出努力,使其供應鏈更具韌性,即更有抵抗力。為此,它們擴大倉儲,尋找更靠近目標市場的供應商,更好地運用數據和新技術,以更精準分析供應鏈和用戶的整個情況。

不過,很多專家目前幾乎看不到有什麼生產線遷回目標市場,原因可能也在於,整個價值創造鏈高度複雜。單個國際企業可以有成千上萬個獨立供應商。若將其整合在一個地區,一旦發生颶風、森林大火或乾旱等環境災難,就有可能面對更嚴重後果。

就此,世貿組織的科普曼先生指出,即使為能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瘟疫或危機,實施企業「回流」或有某種意義,但它耗資巨大。而且,他強調:「問題在於,人們無從知道,下一次會是何種危機。」

Infografik Welthandel wieder im Aufwind DE
世界貿易再次回溫:與上一年度相比的增長百分比

全球化的婚禮

從1990年到 2005年,全球化達到高點:基於中國、印度及歐洲的經濟開放、世貿組織的問世和對地區間貿易協定的推動,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高出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的兩倍。

然而,過去數年裡,這一興旺勢頭戛然而止。因此,一些經濟學家提出了「慢全球化」這一概念。尤其是對全球化果實不平等分配的批評起了剎車作用。不過,貿易問題專家庫普曼預期,一旦大流行瘟疫受到控制、國民經濟恢復,貿易就會重新活躍。他相信,2020年11月貿易順差創紀錄的中國會再度面對全球對其商品的巨大需求,只不過,未來5到10年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將有所淡化。

大流行瘟疫導致的休克預期將促成企業尋找中國之外的新供應商。這一趨勢在新冠危機前已可觀察到,其主要原因在於美中關係緊張及中國國內生產成本增加。

成本壓力對可持續性

很多專家相信,消費者們主要還會繼續想要獲得廉價商品,而企業則尤其注重獲取高利潤。亞洲貿易中心總裁埃爾姆斯(Deborah Elms)表示,「我很想說,我們會重返走上更清潔、更綠色的軌道,且不再僅關注降低成本。但問題在於,我們得期待消費者們願意為此額外掏錢。」也就是說,新冠危機過後,新的問題是全球的企業和消費者們是否願意為此比現在付更多的錢?

埃爾姆斯相信,遭大流行瘟疫重創的企業未來會更關心如何控制成本,但不太可能出現像1990到2005年那樣的追逐效益狂。當時,為使利潤最大化,企業幾乎無視任何風險。

但是,美中之間硝煙未息的貿易戰、大流行瘟疫的教訓,在在使企業變得小心。為全球價值創造風險制定一項緊急計劃至為必要。與此同時,企業仍會盡力降低成本。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表示,「其結果就是我所說的再全球化。它其實就是全球化的再組織,風險在此扮演著比效率更大的角色。」

作為新冠遺產的保護主義

與此同時,在藥業、礦山和技術等戰略領域,全球化可能繼續受阻。新冠危機毀滅了千百萬個就業機會,從而為某些政府打開了方便之門,以貿易保護主義手法取悅於選民。亞洲貿易中心總裁埃爾姆斯預期,若疫情長期存在,則在疫苗和食品分配上將出現更多保護主義。她說:「有保護主義傾向的政府現在拿到了搞超級保護主義的許可證。」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