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德國看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智嘉2006年10月7日

中國在今年8月啟動了「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目前正值中國「十一國慶黃金周」,中國旅遊界把它看成是實施這一行動的有利時機。那麼在德國人們又是如何看待中國遊客的行為的呢?德國旅遊界對中國政府的這一舉措是如何反應的呢?

https://p.dw.com/p/9DlM
出國旅遊,非禮無視?圖片來源: AP

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而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公民出國出境人數就已經達到了3100萬人次。然而隨著出國旅遊人數的增加,一些中國公民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卻嚴重影響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德國是第一個被中國國家旅遊局授予「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身份的歐洲大陸國家。中國遊客來到德國,可以在柏林牆的遺址前追思歷史,在科隆大教堂裡感受基督教文化,在慕尼黑暢飲各式啤酒,風光旖旎的萊茵河畔讓人流連,德國人的熱情讓人感動。

在柏林,德國之聲記者聽到中國遊客是這樣評價德國的:「德國人挺熱情的,挺友好的」;「很友好,很樂於助人,比方說問路的時候介紹得比較詳細,的購物場所、餐館的服務都很好。」

然而當一些中國遊客做出某些不文明行為時,這就會產生不和諧音。安德烈Andre是德國著名旅遊城市科隆的一家西餐館的服務生,他說,他們那兒近兩年有很多中國遊客光顧,不過有時候也會產生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他說:「他們一坐下就大聲地叫喊招呼我們過去。這在德國並不常見,其實他們只要坐下來靜靜地等候,我們自然就會過去提供服務。」

「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人常下飯館,在飯桌上高呼服務生,或是推杯換盞,大聲喧嘩也是常事兒,大家見慣不怪。然而這些行為在德國卻很難讓人接受。即使是中餐館的同胞對這類事情也頗感頭痛。小詹在波昂開了一家中餐館,說起中國顧客的不文明行為,她就直搖頭:「他們如果餐出得稍微慢一點就哇哇叫,一點兒耐心沒有。他們高聲呼叫服務生加水,而不說『麻煩了』什麼的。有的人『咔咔』吐痰,這是我們中國人最不好的習慣,不拘小節,你知道有一次有中國客人去衞生間吐痰,聲音大得讓臨近的德國客人都喊起來了。」

除了餐館裡的不文明行為,某些中國遊客在大街上表現出來的「陋習」,比如說大聲喧嘩,當街吐痰,毫無遮攔地打噴嚏,不等紅綠燈等等也讓旅居德國的同胞覺得很是難堪。楊曼麗在德國已經居住了三十年,她說每當看到那些不文明行為,她總想出面制止,可是自己顧慮也很多。她說:「我是很想跟他們講,請他們不要這樣。可是問題是我一個人,而且他們也會覺得很奇怪,說你是哪裡來的人,你怎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如果你是中國人的話,為什麼不向著自己的同胞?所以當德國人問我你們中國人怎麼這樣時,我也只好說,那只是一部分中國人而已,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我說我也看到過很多德國人不禮貌的行為,但是我並不會說你們德國人都是這樣。」

8月,中國政府在網上向中國公眾徵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中國人自己總結出了幾大類境外旅遊不文明的行為,其中包括不修邊幅,高聲喧嘩;不講衞生,隨地吐痰,亂拋垃圾;在風景地點亂刻亂涂或損毀文物等。

現在中國政府正在組織專家學者研究擬定《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為公約》。同時,有關部門也在修訂《中國護照法》,對損害中國遊客形象且證據確鑿的護照持有人,作出限制出國的處罰。

對於中國的舉措,德國方面表示熱烈歡迎。科隆一家西餐館的服務生安德烈說:「現在中國有了對旅遊者在德國的行動指南,我們相信就不會碰到這麼多問題了。」

柏林旅遊辦公室的娜塔莎•康帕茨基Natascha Kompatzki女士也對中國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的做法表示歡迎,她說中國遊客總的說來還是可以很好地入鄉隨俗的,有了這些行動指南之後他們可以做得更好:「我並不認為中國為他們的公民製定出國行動指南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因為當我們要去不同的國家旅遊,去瞭解不同的文化時,我們也總是希望事先瞭解那裡的風俗禮儀,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適應。如果中國的出國旅遊指南能夠給出諸如『在德國不要隨地吐痰』這樣具體的提示,使中國遊客能夠預先做好準備的話,這樣的指南就非常有用。」

正如在德國居住了30年的楊曼麗女士所說:出國之前瞭解一些國外的文化習俗可以避免鬧出笑話,同時還可以體現中國「禮儀之邦」的風范:「中國是一個大國,每個人都想和中國做生意,中國現在也在對外開放,不少人想到國外來看看。也不是每個德國人都會到中國去,他們可能會因為某些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而推斷所有中國人。所以每個人在國外就是代表中國,他應該試著去表現出中國文化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