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北京上地尋找習近平的「中國夢」

2022年10月4日

自習近平2012年提出「中國夢」的口號以來,將近10年時間過去了。普通中國人實現了那些夢想?請看法新社記者對北京上地的一個社區的走訪。

https://p.dw.com/p/4Hiqi
北京市的一位女性居民走過一面印有「中國夢」的宣傳大字海報
10年前 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 10年後 中國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小吳已經為他的「中國夢」夯實了地基。他已經結婚,正在等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他在北京擁有一套公寓和一輛汽車,收入來自一份薪水豐厚的技術工作。

他甚至跨越了中國嚴格的戶籍限制,從東部的山東省搬到了北京上地的中產階級社區附近。

「一路走來還算順利。」這位三十多歲的新北京人笑著說。

在競爭激烈的首都打下根基,他大體上跟上了習近平主席的號召。

自習近平2012年提出「中國夢」的口號以來,將近10年時間過去了。這是一個宏偉的願景,意思是在中共領導之下,中國人通過集體奮斗實現繁榮、權力和榮耀,重塑國家的全球影響力。

其成就之一是讓數千萬人脫離貧困,進入一個依靠科技發展、製造業供應鏈和14億人大市場的經濟體。

「中國夢」帶來了新的自由和機遇,同時也讓依靠控制社會來維持統治的中共面臨意想不到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 2012年11月29日,剛剛履新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一次講話中說,「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今天,當習近平準備打破慣例,讓黨組織任命他進入第三個最高領導人任期的時候,有人認為「中國夢」正在偏離軌道。

即使在北京上地,表面繁榮富足的背後也充滿著焦慮。

人們在繁重的工作、飛漲的房價、畸高的育兒成本以及婚姻的社會壓力中掙扎,而這一切又遭遇到了新冠疫情。

對未來的期望正在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將對中國的發展方向產生潛在的深遠影響。

29歲的陳安娜(Anna Chen, 音譯)在上地的另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她說:「人們的追求和過去有所不同了。」

科技創業者面臨寒冬

在過去的十年裡,鱗次櫛比的辦公大樓已經把上地從一個不起眼的郊區變成了中國科技版圖上的一個地標性區域。

該地區靠近頤和園的廢墟——這個1860年被英軍燒毀的清代皇家園林,被視為中國遭到西方國家欺凌的「百年國恥」的象徵。

許多新搬入上地的居民都在為科技巨頭工作,如百度、快手和滴滴等。這些公司主導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們日常生活,經營規模超過了許多西方的競爭對手。

31歲的謝爾頓‧張(Sheldon Zhang)戴著金屬邊框眼鏡,穿著深色T恤和運動褲,一副年輕的科技界專業人士的打扮。這些人士代表著中國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國際化的人群。

小張心直口快。他大學肄業,在20歲出頭的時候與人合夥創業,現在是一家大公司的客戶體驗設計師,用他的話說,是在為「人類的未來」發展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

他和住在上地的很多人一樣,是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感測器和晶片的推動者。在黨的上一個五年計劃中,這被確定為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產業。

但是業內人士警告說,中國科技行業已經進入「寒冬」。

在一場規模巨大的打壓中,中國政府鉗制了科技巨頭的發展,因為擔心這些公司對中國消費者有太大的影響力。

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大公司的收入增長正在下降,裁員人數正在增加。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僅增長了0.4%——這是新冠疫情開始以來的最差表現。

小張說,「如果沒有新技術的突破,我們的發展可能會開始放緩甚至倒退。」 

「數字藍領」的焦慮與躺平

其他人也感受到了壓力。

27歲的李夢珍(Li Mengzhen,音譯)是一家短影片平台的戰略專家,她說科技界的從業人員現在都謙卑地自稱「數字藍領」。

她說:「我們的處境類似1990年代的農民工。」

她有一份體面的薪水,卻為在上地供樓而焦慮。在那裡,房價動輒達到每平方米10萬元,她將永遠買不起。

她說,「我們離開家鄉到北京工作……但不能說自己是北京人。」

「我們的程序員就跟在踩縫紉機或者擰螺絲的農民工一樣,很容易被人取代。」她說。

這種焦慮在她這一代人中蔓延。許多人開始「躺平」——放棄為了永遠無法滿足的城市生活指標而無休止地工作。

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阻礙了經濟發展,讓這些人的處境雪上加霜。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中國城市的青年失業率一再創下新高,在7月份達到頂峰——16-24歲的年輕人中失業率達到近20%。

但是新的城市文化也提供了另外的機會。

在上地南面的一家咖啡館,紅光滿面的馮靜(Feng Jing,音譯)說她剛剛辭去了一家影片平台的工作,當上了一名瑜伽教練。

「我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人。」這位29歲的女士說,「我不覺得自己應該被金錢或其他流俗的觀念束縛。」

在北京水立方外面玩滑板的年輕人
在中國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自我 不被社會標準束縛(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TINGSHU WANG/REUTERS

變化中的生育政策與觀念

在上地的愛情公園裡,孩子們正在嬉戲追逐。旁邊的石頭塑像上,還保留著中共過去的計生口號。

「穩定低生育水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一座塑像上刻著這樣的標語。這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強制執行的減緩人口增長政策,該政策限制許多家庭只能生育一個孩子。

如今,政府正在鼓勵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個孩子,以防止人口危機的到來。不斷減少的、疲憊不堪的年輕勞動力將會承擔數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這也許是「中國夢」面臨的最大挑戰。到2040年,國家需要為大約4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醫療保險和養老金。

根據官方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的報告,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人口將可能在下個十年的末尾達到頂峰,然後進入持續下降的階段。

該報告稱,這種下降將對中國造成「極其不利的社會和經濟後果」。

中國試圖通過稅收政策來刺激新的嬰兒潮,但是收效甚微。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父親說:「一個孩子的花銷已經足夠昂貴了。」

還有一些人質疑是否一定要結婚或生子——在一個逼婚的父權社會,這是一種激進的立場。

科技工作者陳安娜說,她的目標是賺到足夠的錢去環游世界,以及資助父母安度晚年。

她告訴法新社說:「世界上的人口已經夠多了。」她要求匿名,以避免來自其僱主的麻煩。

她說,「而且社會正在發展,你可以不結婚或不生孩子也能活得很好。」

農民工的中國夢

正午的陽光炙熱, 70歲的王玉福(Wang Yufu)正躲在北京一幢豪華公寓的陰影之中打瞌睡。

大約在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同時,王玉福從東部的江蘇省搬到了北京。

他帶領著一支農民工隊伍,美化著上地的綠地,每月收入約6500元人民幣——是他剛來北京時薪水的好幾倍。

在過去四十年裡,中國依靠大量的農民工完成了快速的城市化。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有2.9億來自農村的人員在城市地區工作,很多人薪資低廉。

但是嚴格的戶口政策以及飛漲的物價讓其中大多數人無法在自己參與建設的城市中定居。

午休結束後,王玉福勸說他帶領的團隊在附近的一家公園裡繼續工作。

他說,現在的情況比十年前要好,但偉大的夢想仍然屬於別人。

他說:「像我們這樣的人永遠也買不起這裡的房子。」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