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幫蘋果擺脫中國困局嗎?
2022年11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近二十年來,中國一直是蘋果公司的重要支柱。從2001年的iPod開始,中國的代工廠一直在為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生產著該公司90%以上的產品。而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催生了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從而為蘋果產品提供了規模可觀的消費群體。蘋果營銷收入的五分之一來自中國市場。
但是,中美兩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加上中國嚴苛的清零政策,正在讓《紐約時報》筆下的"兩全其美的商業模式"漸漸失去風采,即以中國低廉的成本去生產美國設計的高科技產品。
蘋果產品的主要生產夥伴和碩和富士康最近宣佈,為了順應印度政府推出的激勵計劃,他們會將iPhone的一部分生產活動轉移至印度。目前印度境內生產的iPhone只佔總量的3%,不過這一比例很快就會提升至5%。
作為蘋果的主要合作夥伴,和碩和富士康部分移往印度的舉動被廣泛視為企業界對中國嚴苛防疫政策的失望。目前,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危害較小,各國都在逐步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
鄭州封城 蘋果遭殃
中國最近一輪的封城措施對富士康位於鄭州的工廠造成極大衝擊。該廠擁有員工20萬人,一直採用所謂閉環生產的模式,即員工吃住勞動都在廠區之內,避免同外界接觸。儘管富士康提供獎金吸引員工,但仍有很多人不堪隔離管理逃離廠區。
蘋果公司表示,鄭州的"生產能力已經大幅下降",並警告客戶最新版iPhone14的等待時間會更長。每年第四季度,通常都是富士康等企業最為繁忙的時節,因為他們要加班加點應對年底假期的購物高潮。
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上周表示,鄭州富士康工廠的產能利用率目前只有大約70%,而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上周也發推表示,鄭州封城對iPhone產量會造成大約10%的影響。
印度從中受益?
在本周的一篇新文章中,郭明錤預測明年富士康在印度生產的iPhone數量將實現同比增長150%,而中長期目標是 "印度造iPhone的全球佔比將達到40-45%"。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Ivan Lam對德國之聲表示,鑑於中國擁有龐大的配套供應鏈體系,將蘋果生產線移往印度和越南,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些供應鏈不僅涉及製造商,也涉及零件供應商。如果你附近沒有零件供應商,那麼在印度建立蘋果生產線就很困難。富士康今後仍需要向印度運送零件,因此在當地擴大生產規模可能並不劃算。"
Ivan Lam還表示,印度還需要掌握生產iPhone等高科技產品的專業技能。富士康在中國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熟練勞工,而印度只有數萬人,更何況富士康還在中國的設備更新方面投入了大筆資金。
地緣政治之爭迫使企業另尋出路
中國的防疫政策並不是導致蘋果改變其在華經營戰略的唯一原因。中美之間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國不斷發出武力攻台的威脅,都令蘋果公司不得不對其生產基地的選擇進行重新考慮。
上個月,美國商業部實際上叫停了蘋果公司同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科技公司(YMTC)的原配件供貨協定。
美國對華政策專家圖爾濱( Matthew Turpin)前不久對《紐約時報》表示:"蘋果公司已經意識到,是地緣政治在決定商業模式,而不是商業模式決定地緣政治。供應鏈中暗藏的諸多風險因素已經給企業造成了沉重負擔。"
中國經濟明顯趨緩也使蘋果在中國的銷量受到直接影響。彭博社上周報導稱,新款iPhone14四個機型上市38天內的銷量比上一款蘋果手機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計劃趕不上變化,蘋果在中國前景堪憂?
同大多數跨國企業一樣,蘋果也在等待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是否會推出重振經濟的舉措。剛剛打破慣例開始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嘗試以共同富裕取代經濟的無序發展。他對本國發展迅猛的高科技行業發起整治行動,也引爆了房地產危機,使房屋價格下降了20-30%。
儘管現狀不容樂觀,但美國銀行蘋果分析師莫漢(Wamsi Mohan)還是認為,蘋果不會在短期內同中國"脫鉤"。
他對德國之聲表示:"蘋果間接給中國帶來了很多工作崗位,並且同地方及中央政府關係密切,因此我們認為,在中美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蘋果仍會逆流而上,畢竟過去幾年當中,蘋果也在逆境中取得了成功。"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