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製度、樓市與奶粉
2013年2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務院上周公佈《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對於這項爭執超過20年、草擬8年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台灣《聯合報》發表評述文章說,這不過是一紙漂亮的空話。文章引述中國大陸經濟評論員的意見說,這份「意見」是「三無產品」,即無改革內容、無可操作性、無實際作用。文章認為,這是一份典型的「假大空」文件,「把一項具體的改革塑造得像共產主義一樣,前景美好、無路可行、遙不可及」。
作者李春提出問題說,文件本身沒有謎語,需要破解的只是怎會有這樣一份文件,這份文件為何又在這時公佈呢?「意見的起草者,是發改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後據說主要由部委官員起草,沒讓學者參與,更沒有民間討論。而文件起草的三部委,正是改革的對象,由改革的對象制定改革方案,豈不笑話?」
文章對公佈時間也進行了分析:「春節前夕,人心大渙散,都在關心家事,沒多少人操心大事;從大時間背景來說,過了春節就是全國人大會議的最後籌備期,現在的國務院班子也就換屆下車了,那『意見』裡說什麼跟誰都沒有關係了」。
樓市病根在政府
中國樓市民怨沸騰,房地產商人成為眾矢之的,政府一直在扮演調控者的角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多年來的房地產不能有效調控,根本原因出在政府身上。作者王煉利認為,由於政商勾結、監管缺失,利益輸送難以阻斷,這些官本積弊在中國的土地出讓過程中表現得很典型,而中國的房地產制度問題也集中反映在土地出讓制度上,土地出讓制度是「罪惡」之源。
文章分析說,導致地產行業的官商一體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長期以來,國有土地出讓的運作、國有土地出讓金的定價、收取和使用等這些政府行為基本都處在無監督狀態;二是中國的土地出讓制度賦予土地受讓人轉讓、互換、出租、贈與或者抵押的權利,使土地受讓人能合法炒賣所有權屬於全民的土地,從而將國有土地成了少數人的牟利之源。「第一個因素與第二個因素互相作用,結果必然是:政府官員盡量將土地出讓給自己人或能讓自己得益最大的人」。
作者列舉歷史事實和國際慣例,證明現存中國土地制度的荒謬程度世所罕見。文章最後總結說:「過去十多年來,土地腐敗頻發,『拆遷自焚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圍繞土地所引發的各類惡性事件也令政府備受壓力。種種社會現實問題,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現行的土地出讓制度」。
香港正在被「折騰」
香港特首梁振英被前政協委員劉夢熊「反水」揭露若干問題之後,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信報》專欄予以評述,隨後收到梁振英律師信,被指控誹謗。何雪瑩《明報》發表文章說,「若先例一開,這不只是威脅新聞自由,是政府向傳媒、知識分子和政治反對陣營宣戰」,並認為這是在向新加坡與俄羅斯學習。
作者認為,「如果說梁振英也是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固然有權興訟,這個說法明顯忽略很多重點。首先法治第一重點是用來限制政府權力,行政長官則明顯是政府一部分」,「練先生文章亦是沖著他的管治和競選正當性而來,而非私人生活,為了避嫌和公眾監察,大抵除了家庭等的私生活以外行政長官根本沒有餘下多少個人身份。行政長官作為政府最高話事人,手執大量社會資源,跟一個平民百姓的權力絕不可比,大可以公開聲明等方式抗辯」。
而更多香港人則劍指中國內地。著名評論人梁文道在香港《蘋果日報》最新專欄文章中談論「中國輸出」問題,質問道:「奶粉、空氣污染,地下渠井蓋,這幾年來中國『輸出』了多少問題,又『折騰』了多少地方?」
梁文道回顧了2009年還在國家副主席位子上的習近平外訪墨西哥時,說了那番粗鄙言論:「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然後問,「從香港到歐洲,世界各地都碰到了大陸水貨客搶奶粉的怪事。這不是『折騰你們』,又是什麼?「」如今眼睛雪亮、袋中有錢的國民大舉出征,讓境外的幼嬰斷糧。連孩子都吃不飽了,這下人家總可以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了吧」?
摘編:張平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