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矛與盾
2014年10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二十多年來,中共提出了多種治國口號,但大多數如"三個代表"、"和諧社會"和"中國夢"等都充滿爭議,甚至成為笑料,惟有"依法治國"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尤其是無數法律學者、律師和媒體人全力以赴,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垂簾聽政之下的法治
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大權在握之後,反思毛澤東及"文革"之禍患,提出過要建設"法治"、反對"人治"的意見。但是,人所共知的是,鄧小平及中共"長老"長期以非核心職務或退休人士身份垂簾聽政,成為新的"人治"典型。
"六四"鎮壓之後,不僅意識形態破產,"老人政治"也沾滿鮮血,中共面臨新的政權合法性危機。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概念,1997年中共十五大報告正式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綱領,要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9年,這個詞被寫進了中國憲法。
依法維權,假戲真做
江澤民采納了一些體制內學者的建言獻策,認為依法治國不僅可以重建政權合法性,而且能夠讓中共長治久安,但是後一個目標和法治觀念尤其是憲政思想相互矛盾。一年之後,江澤民重新定義中共,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無論如何,依法治國成為尚方寶劍,有志之士假戲真做,普及法治觀唸成為媒體的重要任務,律師也說服底層蒙冤民眾"依法維權",法律學者則和經濟學者一樣,成為媒體明星。他們不僅普及法律知識,也傳播司法獨立的觀念。各地法官、檢察官則受到程度不同的職業培訓,一些非政治性及非腐敗的案件的審理達到了西方法治國家的水準。
但是,正是政治性案件及司法腐敗讓"依法治國"成為虛偽的口號。一些法官職業素養很高的地方如深圳、廣州,發生了集體腐敗大案。而一旦當事人被認為挑戰政權權威,法律就成為政治迫害的工具。包括劉曉波、許志永、伊力哈木在內的許多案件,都寫下了中國法治史上的黑暗篇章。
胡錦濤時代,依法治國仍然是政治口號,但是"和諧社會"成為新的治國綱領。中共建立了龐大的"維穩體系",以超過國防預算的經費來對付讓政權不安的國內民眾,其中大多是響應"依法治國"號召的權利伸張者。維權律師高智晟、陳光誠等都受到嚴酷迫害,明星律師浦志強則深陷囹圄,人權活動家曹順利等被迫害致死。
依法治國是真正的中國夢
因此,回到法治建設的軌道,是人們對習近平新政權的最大期望。新政伊始,一些學者發表聯署,呼籲憲政。活動人士則上街舉牌,要求官員財產公開。孰料當局讓人大失所望,不僅對學者噤聲,抓捕活動人士,而且連篇累牘發表文章,公開反對憲政。在此前提下,習近平大刀闊斧反腐敗,拘捕周永康等"大老虎",也被普遍視為權力傾軋而非法治建設。
因此,十八大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主題,未免讓人覺得有些諷刺。不過,正如新華社報導所列舉的那樣,習近平也在各種場合宣講過"法治"。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決定"表示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等重要內容。似乎人們長期呼籲的法治建設,可以重新建立期待。即便是最激烈的反對者,也不會把"依法治國"像"中國夢"那樣當作笑話。一些法學家依然很認真地釋疑解惑。對於很多人來說,"依法治國"是真正的中國夢。
根本的矛盾在於,中共是否會放棄在這個口號之前加上"在黨的領導下"作為限制?真正的依法治國,會要求政黨立憲、司法獨立和媒體自由,這些都是習近平上台之後不僅沒有推進,反而更加收緊的方面。
長平是中國著名時評人,現旅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