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轉型為環保型經濟嗎?
2007年3月6日中國接二連三地發生環境災難。而中國的工業毒物肯定將緩慢地擴散到全世界。根據目前的污染速度,中國的二氧化碳的排量將在10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本周一,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中國人大會議開幕式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環保問題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他指出,中國在經濟騰飛之時要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溫家寶表示,中國政府要採取措施,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保護好環境。
溫家寶的這一訊息的唯一新意是,環境問題對中國高層領導人來說不再是邊緣問題,而是必須重視的中心問題。中國必須在採用節能和利於環保的新技術,新工藝方面加大投資;關閉嚴重污染環境的工廠;這些都將是受到國際贊譽的措施。
從理論上講,中國應該是生態保護的榜樣國家。環保先鋒,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甚至提出,將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計入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他早就提出,對做出環境災難的肇事者追究法律責任。但儘管中國清理了許多幹部,那些應該對環境災難負責的官員卻仍舊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
有些地方官員也修建了污染物清理廠。但不管這些清理廠是否真正起到了環保作用,他們仍能夠加官進爵。只要這種現象存在,中國的環境問題就不會得到解決。因此,政府應該定期監督清理廠的運行情況。
同時,對企業也應該實行嚴格監督。但這樣一來,許多工廠就得關閉,許多企業領導就要受到懲罰。但誰來監督他們呢?環保監督機構不僅人手不夠,而且誰又能夠保證這些監督人員真正做到秉公執法呢?
因此環保機構需要民眾的支持,需要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中國已有好幾百個非政府環保組織,但遺憾的是這些組織沒有任何權限。人們的環保意識還常常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中國某城市的一位年輕環保人士由於公開了當地的環境污染數據而被判處徒刑,理由是他洩漏了國家機密。而實際上是造成污染的企業打通了法庭的關節。
如果中國政府能夠保護這些環保人士,並支持他們的環保工作,那它就有了一支完成環保目標的生力軍。而遺憾的是,中國政府還沒有做出這樣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