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年"在科隆率先揭開帷幕
2012年1月12日在德國你恐怕很難在一個地方同時見到如此之多的中國面孔。多少年前,也許會在德國大學入學語言考試的考點見到大量的中國學生,但他們看起來戰戰兢兢,有的甚至灰頭土臉。可是在這只停靠在萊茵河邊的巨大遊船上,幾百名穿著時尚顧盼神飛的或老或少的華人、華僑笑語盈盈,觥籌交錯。那些穿梭在中國面孔之間的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大多和中國、中國文化,也許更準確地說,和中國經濟多有關聯。客人之間禮貌地交換著名片,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在他的名片上肯定會印著一個中文名字。
作為科隆地區"2012-中國年"活動的序曲,"親情中華"新年晚會在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溫振順和科隆市長羅特斯(Jürgen Roters)的致詞中揭開帷幕。溫振順領事回顧2011年德中兩國經濟關係時說,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繼續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德雙邊貿易額不降反升,2011年前9個月已經達到1270億美元,全年貿易額預計將超過前年"。
"中國在德國的第一大都會"
對於北京的夥伴城市科隆來說直接感受到中國人的錢箱對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目前在科隆地區紮根落戶開展經營的大大小小的中資企業達到200家,其中就包括投資額度過億的三一重工大型機械製造商。科隆市經濟促進局局長梅爾菲德(Karl-Heinz Merfeld)滿臉笑容地說:"200家中資企業在科隆當地創造就業崗位,繳納營業稅,對我們來說這當然是件好事。"200家中資企業只是科隆經濟促進局的成就,並不是他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讓科隆變成中國在德國的第一大都會,讓更多的企業在科隆開設分支機構,"梅爾菲德的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語速也越來越快,"我們希望中國人會說,'如果你要去德國,首先得去科隆。'我希望幾年後我可以驕傲地說:現在有300家中資企業在科隆生根發芽。"
"文化"與"宣傳"之爭
2011年6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柏林共同主持首輪中德政府磋商中就2012年在德國舉辦"中國文化年"達成共識。2012年德國全國範圍內多個城市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相關活動。這可以看作是近些年來越發注重強調軟實力,強調在國際輿論中搶奪話語權的中國官方掀起的又一場大規模的對外文化攻勢。但中國官方也應該料到,迎接"中國文化年"的肯定不只是掌聲,也會有批評之聲。德國被壓迫民族協會(Gesellschaft für bedrohte Völker)去年夏天就曾指責說,"這不是什麼文化年,而是共產黨的'宣傳'"。德國政府人權問題專員勒寧(Markus Löning)表示,如果中國文化年想獲得成功,"中國在人權問題和媒體自由等問題上應該變得更為'透明'"。
科隆市的"中國文化年"活動中也包含就中國的人權現狀進行對話交流的項目。市政府發言人政府發言人蒂梅爾(Gregor Timmer)強調說:"我們的前提是採取一種平等公平的方式,而不是抱著相互指責的態度,重要的是進行相互交流。"
"那是聯邦政府該考慮的事"
科隆市經濟促進局局長梅爾菲德直接表示,中國的人權問題"是德國聯邦政府一級需要考慮處理的問題"。"我不相信在城市一級能施加多大的影響,"他搖搖頭,"我們不可能說,我們很高興一個中國公司準備帶著10個員工在科隆開分公司,但是我們先談談人權問題吧。中國人會覺得很奇怪。他們會說,這和我們的經濟關係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想在德國投資,想帶錢來德國,在德國創造工作崗位,可是您想跟我們談人權問題。那最終的結果會是怎麼樣?這些中國公司就去了杜塞道夫,去了柏林,去了慕尼黑……"
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溫振順說,中國現在的人權狀況是"歷史上最好的,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中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說,西方媒體對於中國的批評,"我們都會認真聽取,不對的地方我們會改正,但對有些媒體對中國不是很全面的報導,我們也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希望媒體能更全面更客觀地報導中國"。
同樣作為華人華僑的海外異見人士是不會收到新年晚會的邀請的。一位在場的賓客小聲地說:「這是政府的活動,重視和諧的氣氛。」
滿載著800多名中外賓客的遊船在漆黑的萊茵河上順江而走,兩岸燈火閃耀。遊船的舞台上,那些年輕的舞蹈演員們身穿各種少數民族的服裝載歌載舞。舞台下,有的人看得興致勃勃,有的人熱情交談,還有的人憑欄遠眺夜色中的科隆城。當科隆當地的流行樂隊小雞樂隊操著科隆口音用中文唱起"茉莉花"的時候,在這場融合了文化和商業、傳統和現代氣氛的晚會中又增添進一絲淡淡的鄉愁。
作者:洪沙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