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推「核酸採樣圈」 常態化篩檢經濟利弊為何?

2022年5月13日

繼封城之後,中國準備推行另一項巨大的社會試驗——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核酸採樣圈」能幫助實現「動態清零」嗎?常態化核酸檢測將花費多少成本?是否利大於弊?經濟專家有不同看法。

https://p.dw.com/p/4BESf
China | Coronamaßnahmen in Peking
官方期待透過「核酸採樣圈」進一步落實常態化核酸檢測,進而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5月9日稱,為了提升監測預警靈敏性,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拓寬監測範圍和渠道。

她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中表示,面對奧密克戎(Omicron),中國防疫已進入「新階段」。

繼4月底多座城市陸續宣佈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官方再推「核酸採樣圈」的消息傳出,有中國自媒體稱:「每天核酸一次,續航48小時的時代,可能真的要來了」。

全民核酸時代

根據中國自媒體「智谷趨勢」計算,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相當於每個核酸採樣站,其覆蓋範圍約為半徑1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的圓圈。若以上海城區為例,每個採樣站覆蓋約6至10萬人。

儘管孫春蘭談話中未透露「核酸採樣圈」的更多細節,但綜合中國媒體報導,包含上海、深圳、南京等大城市皆已展開「核酸採樣圈」佈局,準備推動步行15分鐘可達、排隊30分鐘採樣的「1530」核酸採樣圈。

此前,中國多座城市已陸續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可望作為「核酸採樣圈」發展基礎。根據中國媒體統計,自2022年4月以來,至少15座城市已佈局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同時規定進出入公共場所必須出示核酸陰性證明,證明效期為24小時、48小時、72小時之內至每週不等。

根據官方消息,上海已設置近9000個各類常態化核酸採樣點,其中一半站點已經開放,於5至6月實行免費核酸檢測;杭州也已佈設10000個免費核酸採樣點,要求市民每48小時測一次核酸。

即便已經宣佈「清零」的安徽合肥也在日前宣佈,今後每5天開展1次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官方微信公眾號「合肥發佈」稱,合肥人口千萬且是交通樞紐,「面臨較大的輸入性疫情壓力」。為了避免奧密克戎病毒多點散發或集中暴發,「常態化核酸檢測是發現潛在感染者、阻斷病毒擴散的重要手段。」

官方期待透過「核酸採樣圈」進一步落實常態化核酸檢測,進而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輿論對此反應卻不甚一致。有網民在微博發言稱:「支持,早發現,早隔離,走在病毒的前面」、「挺好的,這樣再也不怕疫情擴散了,走出一條新的路」、「我小區已經擺上了,只有這個辦法了吧,相當於不停歇的全城核酸」;但也有人質疑這是「大海撈陽」,疑惑表示:「這是什麼意思?一輩子都這樣?」

「核酸採樣圈」消息傳出後,有關概念股應聲上漲,就業市場上也傳出對核酸採樣員的需求大增。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的查詢,求職市場上近期類似「核酸採樣員」等招聘訊息密集。「核酸採樣圈」可能形成並推動有關產業鍊,有民眾也因此擔心大量採樣及送檢,品質把控恐有疑慮。

「常態化核酸」要付多少代價?

根據浙商證券估算,要實現15分鐘「核酸採樣圈」,全國可能要設置32萬個站點(含已有醫院等);常態化核酸檢測將令中國核酸檢測量激增至8300萬管/天。根據官方4月的說法,中國核酸檢測量能目前約為5165萬管/天。

Coronavirus China | Lockdown in Shanghai
上海封城已約一個半月。近期疫情趨緩,官方卻收緊防疫措施。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

暨南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講席教授梁曉峰向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他認為常態化核酸檢測最省事,也最具經濟效益。他稱:「15分鐘核酸採樣圈,可以給老百姓提供便利,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或者工作比較忙的職場人士等。」深圳「海普洛斯」生醫公司的CTO陳實富則向該媒體表示,15分鐘核酸採樣圈可提升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在疫情規模尚小時發現疫情,以較低的成本撲滅。

常態化核酸要花多少錢?根據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等人估算,若中國所有一、二線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年成本上限約為1.7萬億人民幣,佔2021年中國GDP的1.5%、公共財政收入的8.7%。

東吳證券的研究報告稱,若不考慮疫苗或特效藥的重大突破,面對奧密克戎的高傳染性,假設一座城市的經濟規模相當於上海(以上海2021年GDP4.32萬億人民幣為標準),該城市若平均每月實施兩週全面封控,經濟成本下限為1568億元人民幣。

報告認為,從成本方面來看,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防控措施可能優於定點式、高強度的封控措施。

利大於弊?

彭博社報導,有經濟學家認為,政府為大城市的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買單,在經濟層面來說可能利大於弊。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報告指出,如果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佔其人口的30%)引入定期的大規模檢測,今年下半年的成本可能達到GDP的0.2%。

高盛的經濟學家寫道:「為大城市的大規模檢測付費可能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刺激措施,因為它可以使生產和消費持續進行。」

政府出資的常態化核酸檢測、進入公共場所需要強製出示陰性證明,這些措施可以防止中國陷入長期封鎖。他們估算,這將使今年「清零」政策對GDP增長的拖累,減少到1.6個百分點。

高盛的經濟學家補充:「這可能是中國新冠戰略的一個重要轉變——既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又減少相關的經濟成本。」

China | Coronamaßnahmen in Peking
常態化核酸檢測能為中國提供新的抗疫出路嗎?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加重財政支出負荷

根據野村控股的估計,若常態化核酸推行至更多地方,中國政府將為此花費GDP的1.8%。野村控股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等人表示,若以每人PCR核酸檢測成本20元人民幣計算,每48小時對70%人口進行檢測,成本相當於中國財政支出的8.4%。

他們認為,這項支出可能會「擠佔」政府在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其他支出。此外,人們必須每48小時就花時間重做核酸檢測,這也會帶來另外的機會成本。

野村控股指出,大規模常態化核酸篩檢的好處,將受限於奧密克戎變異株高傳播力的特性。

此外,彭博社報導,儘管官方聲明沒有明言反覆大規模篩檢的成本究竟是多少,但對數億人進行定期檢測,公共財政成本巨大。不同經濟專家的估算有所差異,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實際成本很大程度將取決於地方政府如何提供資金,以及有多少城市和省份開始跟進。

在中國,提供免費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城市中,費用一般由醫保和財政共同承擔。2020年,中國中央政府發行了抗疫債券,將收益交給地方政府使用。彭博社指出,這有助於他們在不減少對其他優先事項支持的情況下,增加醫療保健支出。

「智谷趨勢」分析報告則稱,中國目前「沒有一座城市的一般公共公共預算收入能超過萬億的,超千億的城市也僅有17座。」政府為常態化核酸檢測買單,但不是每個城市的地方政府都像北上廣深一樣,「財大氣粗不缺錢」。

大多數經濟學家懷疑,如果中國持續大範圍封控,要實現今年約5.5%的GDP增長目標恐有困難。儘管數據與證據表明,經濟已因此受重大衝擊,中國官方仍堅持「清零」是「科學和有效的」。

新冠讓上海付出的代價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