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沒有真正自主權
2009年7月30日"這樣的場面使人想起了階級鬥爭的時代:中國一家國有企業的工人們打死了一名經理,因為他要使企業私有化並要大規模裁員。共產黨立即宣佈停止兼並,但工人領袖並沒有作為無產階級英雄受到歡迎,而成了刑事犯正遭到追捕。"
《柏林日報》報導了通化事件的來龍去脈,特別注意到"國家媒體把這樣的事件稱為'群體事件',這一概念被普遍用於未經批准的示威活動,這表明中國政府譴責抗爭行動":
"官方只是簡短報導了這一事件,因為北京竭力要把有關中國社會緊張形勢的訊息控制在最低限度。但網路论壇上,人們指責說,這一事件代表了中國許多企業的現狀。一位部落格說,'問題在於制度'。因為中國不存在能起作用的企業職工代表委員會或工會,所以工人只能採用階級鬥爭的手段進行反抗。但共產黨已不同情這樣的階級鬥爭了。"
《南德意志報》指出,"中國鋼鐵工人憤怒打人致死的殘酷做法是令人震驚的個別事件,在中國很少發生。但這樣的衝突本身絕非個別案例。在人民共和國,儘管很少出現使用極端暴力的情況,但罷工越來越多。"文章認為,問題在於:
"共產黨領導人不允許獨立工會存在。而國家的工會不關心工人,所以只能非法罷工,帶頭人往往被捕入獄。不久前,北京雖然發布了新勞動法,這可以視為對工人不滿做出的反應,但這並沒有觸及最大的問題,也就是企業中工人沒有真正自主權的問題。
中國鋼鐵工業結構改革中出現了系統性錯誤,通化就是一個例子。中國1200家鋼廠中的大多數是虧損的國有企業或所謂的小鋼廠。鋼鐵工業有鞏固加強的必要,北京支持這樣做,但貪婪的經理和黨的幹部在此過程中一再犧牲工人利益,自己大發橫財。在外國人入股的合資企業中,罷工和示威也越來越頻繁。工人感到自己被政府和國家的工會拋棄,起來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有時他們會難以自控。"
《南德意志報》同一天的另一篇文章寫道:"1982年,中國刪除了憲法中規定的罷工權利。政府說,社會主義制度下不需要這樣的東西。但今天中國的罷工越來越多,工人們也越來越能取得成功。由於害怕抗爭成為燎原之勢,中國政府對單個事件做出讓步,但它拒絕建立一個初期就能化解工潮的有效體制。最近所有衝突中,都看不見唯一能合法代表工人的全國總工會,它只是共產黨延伸到企業中的手臂,工會幹部關心的是與經理們做贏利的買賣,而不是工人的困苦。"
摘譯:王羊
責編:謝菲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