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媒體看英國公投與退歐

葉宣(摘編)2016年6月24日

英國退歐公投結果揭曉後,中國主要官媒並沒有將其作為重大新聞,而多從財經市場角度予以報導。但也有專家和評論員從退歐想到了改革、民主與全球化。

https://p.dw.com/p/1JCN3
EU Reform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T. Melvill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外交部周五(6月24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英國退歐公投結果作出回應,稱中方尊重英國人民的選擇。她表示:"中方一貫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英和中歐關係,支持歐洲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希望英歐通過相關談判早日達成協議。一個繁榮穩定的歐洲符合各方利益。"

"民主太任性"

周五英國公投得出"脫歐"的結果後,中國最大官媒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的線上媒體均沒有把英國脫歐作為重大新聞予以報導和評論。其他媒體則多在財經板塊分析英國退歐對全球經濟,特別是金融投資領域的影響。但也有評論從全球化、民主和民粹的關係分析這一事件。

《環球時報》周五刊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的評論"西式民主的任性遭人嫌"。文章寫道:"英國公投也好,去年的蘇格蘭公投也罷,為什麼一開始看起來就不可能的事,玩得還是如此玄乎,讓人心驚肉跳呢?一句話,民主的任性!蘇格蘭公投和英國脫歐公投玩的都是心跳,而且提出公投的一方都贏了。因為擔心它們離開,英國和歐盟不斷安撫。提出公投本身就讓蘇格蘭、英國得到不少好處。但代價是,人們對民主失去信心,民主的任性遭人嫌了。"

作者的結論是:"歐洲不斷上演'公投'游戲證明民主也在遭遇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綁架,越來越呈現出負面效應,它也因遭遇全球化負面衝擊而變得缺乏制度韌性。曾幾何時,制度競爭誰比誰好、誰更有效,現在則是比韌性、比改革力。"

文章還將中國引為參照:"英國通過公投倒逼歐盟改革,正如中國通過開放倒逼自身改革一樣,有其合理性,也實屬不得已。歐洲一體化本來就是"多速"推進,好事多磨。中國向來支持大一統,視歐盟為歐洲,視英國為歐洲國家。英國留歐,引導歐盟為開放、自由與統一市場和多極世界之一極,對中歐貿易、投資關係及全球治理有利。反之,缺少英國的歐盟會更內向、保守、大陸化,不利於歐洲,不利於世界。"

"理性看待全球化"

新浪新聞刊登了專欄作家、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錢克錦的評論"為英國脫歐點贊"。文章指出,英國脫歐,提醒人們經濟並非一切,"提醒人們更加理性看待全球化,學會去傾聽失落群起的聲音。"評論指出,"過去二三十年,掌握權勢的政界商界學界的精英主流,卻一直忽視這些問題和因此失落的群體,結果就是導致憤怒的選民越來越多,民粹在各地盛行。"

"英國的脫歐派,也可以看成是地區一體化中沒有獲得到利益的憤怒的群體。他們借助民族、主權和歷史情結等工具,催生這個脫歐公投。"

作者認為英國脫離歐盟,"雖然暫時引起震蕩,但相信不會讓歐盟一體化完全停滯,而是讓過去二十年裡擴張過快、深化過快的歐盟,停下來反思一下,消化一下成果。也讓英國有個試驗的機會,看看在歐盟內外發展有什麼不同。從長遠看,這對英國和歐盟未必是壞事。" 

中國媒體也在關注英國脫歐可能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中國來說,英國脫歐的影響亦有兩面性。中國一直希望英國能在中歐關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尤其是人民幣國際一體化、金融等領域,都希望借英國成為"橋頭堡",然後進一步進入歐洲,從這一角度來說,英國脫歐或許會為中英、中歐關係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從另一方面,脫歐之後,英國很可能需要加強和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合作,且脫離歐盟可以使英國不再為歐盟的一些規定而約束,為中英合作帶來更大的機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