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41009 China Präsentation Buchmesse

2009年10月16日

法蘭克福書展自1976年起設立了主賓國項目。每年書展上都會選擇一個不同的國家,重點介紹它的文學和文化。 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是中國。書展開幕前就已經發生了中方代表團不允許異議人士參加論壇會議的爭執。現在這場爭執雖然已經平息, 但是圍繞作為主賓國中國的討論仍然十分激烈。中國在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上是怎麼展現自己的呢。

https://p.dw.com/p/K6qc
法蘭克福書展主任博斯、主賓國委員會張福海和中國女作家等在書展前的新聞會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中國對於自己的數千年文明史感到驕傲, 對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感到自豪。中國館許多展櫃裡擺放的物品,都形象地傳遞著中國文字發展過程的訊息:從刻有文字的甲骨,石頭和竹簡, 到紙和書的出現,最後是數位時代-使用電腦和移動閱讀器材時代的到來。

中國展廳中央的設計和佈置由藝術家李繼偉完成。只見一張巨大的宣紙懸浮在展廳的半空,地板上造了一汪湖水,投影燈在水面上投下了一滴濃墨。湖水四周立著寫有中國文字的木樁。這種現代的表達方式將古老的中國一下子推到了人們的眼前 。李繼偉說:「我希望人們看到的中國文化不僅僅是紅燈籠。 我希望讓大家知道,中國人也懂得現代藝術。」

展會期間常常聽到中國人說起「和諧」這個詞。 和諧意味著包容對立和矛盾。然而環顧四周看到的卻只有排斥。 牆上照片上的作家,顯然都是獲得中方組委會認可的人。而代表批評聲音的作家,比如閻連科或者是廖亦武都未被允許參加此次書展,他們的照片當然也沒有出現。書展負責人博斯認為,儘管如此,書展期間仍然會舉行各種對話,「我相信,一部分對話會在某些角落裡進行。 當然不會在大庭廣眾的目光下進行,因為雙方的立場差異太大。但不管怎樣,對話的機會已經有了,比如我就知道,台灣作家和大陸中國的作家在這裡進行了交流。我希望從中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成果。」

Yan Lianke
作家閻連科未能參與書展圖片來源: Ullstein Buchverlage GmbH

歌德學院中國地區負責人阿克曼,希望展會期間出現激烈的思想碰撞。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多年, 他的看法是,德國人不要輕易對中國下結論:,「西方目前對中國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是扭曲的,並不符合中國的現實,而且非常表面化。 如果在對話中提出批評,那麼我希望雙方互相提出批評,而不是僅對其中的一方提出批評。」

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上將總共舉辦450多場關於中國的活動。 其中的一半由中國組委會組織, 另一半由獨立機構和出版社組織, 它們也邀請了作家楊煉。楊煉已經在倫敦流亡生活了多年。 他說,他仍然是中國作家。 對中方組委會,也就是中國的最高新聞檢查機構,他並沒有寄予多少期望,「這個機構只關心意識形態。它關心的是如何讓宣傳機器繼續運轉,而根本不是對人負責的決策機構。這個 新聞檢查機構是不會有所改變的,它是最難以合作的夥伴。」

但是楊煉堅信,中國會繼續開放。 他說,中國每一分鐘都在發生著變化,中國政府總有一天會接受這一點,「不論它想不想接受,它必須接受。雖然它想控制,但是控制不了。」

作者:Petra Lambeck /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