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同性戀敢愛不敢說

2012年2月19日

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同性戀是個禁異話題,屬於犯罪行為。直到2001年,中國心理學家聯合會才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單中取消。

https://p.dw.com/p/144LI
Gay rights campaigners wave rainbow flag during parade in Hong Kong, photo
香港同性戀者的集會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性戀者的處境有所好轉,有了同性戀者聚會的酒吧和同性戀者網站。雖然政府容忍了同性戀者的存在,但是同性戀仍然是一個禁區,幾乎無人敢於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據估計,中國共有3000萬同性戀者,其中很多人為逃避家庭的壓力組建異性婚姻家庭。

位於北京市中心鼓樓大街的"乙烯酒吧",乍看上去,與這一熱鬧市區的其他酒吧沒什麼區別。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裡的客人幾乎全部是年輕男士。在這裡可以看到在其他公共場所幾乎永遠不會看到的場景:成雙成對的男人情意綿綿,親密無間,甚至擁抱接吻,絲毫不隱諱他們是同性戀。

不敢"出櫃"

冬冬和其男友是這裡的常客。他今年26歲,在北京上完大學之後在一家電腦公司工作。除了幾個最知心的朋友外,沒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戀。他來自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小縣城,他的學業和目前的發展軌跡成為當地的驕傲。因此,向家人和同事表明自己"出櫃"對他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和冬冬一樣,幾乎來這家咖啡館聚會的所有男士都對家人隱瞞自己是同性戀。除了在這裡或者在網上他們敢公開自己是同性戀之外,在其它任何場合都要全力掩飾。他們害怕看到周圍人的反應,害怕讓自己的家人失望,因為中國的很多家長不惜為自己獨子的前程大量投資。

最近幾年來,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同性戀者的境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了像"乙烯"這樣的同性戀酒吧,甚至還有了一傢俬營同性戀咨詢站。從1997年開始,同性戀不再被視為非法,也不再被列入精神病患者之列。但是人們對同性戀的歧視仍難以消除。中國社科院的社會學家李銀河說: "同性戀者面臨的壓力很大。特別是公眾人物都不出櫃,害怕壓力。社會底層的同性戀者面臨的壓力更大,更嚴酷。"

自殺和欲自殺者30%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傳宗接代是中國家庭的傳統價值觀。這使得同性戀者尤其面臨巨大壓力。冬冬的父母就一再催促他盡早結婚。每次回家,父母都忙著給他張羅介紹對象。這種"盲目相親"對他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折磨。專門研究同性戀行為的社會學家李銀河說:"據統計,有30%的同性戀者自殺或者想過自殺。這個數字遠遠高於周邊人群。這說明這個群體的心理和社會壓力都很大,自覺苦悶,壓抑,沒有出路,沒有前途"

為了擺脫壓力,起碼給父母和周邊的人留下一個與常人一樣的印象,大多數同性戀者結婚成家。據估計,中國70%至80%的男同性戀者結婚,對妻子隱瞞自己是同性戀,只愛男人。這樣的婚姻,特別是對女方來說,常常帶來災難性後果。

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給自己取了個英文名字的格瑞斯就是一個例子。格瑞斯說,她現在一看到結婚時的照片,就想哭。婚後不久,格瑞斯就發現丈夫是同性戀,有固定男友。丈夫發給男友的手機簡訊洩漏了天機。她說:"看到丈夫思念男友的簡訊後,先是感到震驚,不願相信這是真的。之後慢慢地從希望到失望`,到最後的絕望。他跟男朋友的每一次約會,聊天和簡訊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傷害,直至最後無法承受這種傷害。"

1600萬女性與同性戀者結婚

幾個月前格瑞斯離了婚。她說,幸運的是他們沒有孩子。她說,他們結婚幾個星期後她就發現了丈夫的真相,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其他女性常常是伴隨著猜疑,默默忍受這種沒有愛情的婚姻多年。據估計,中國有1600萬婦女生活在這種狀況的婚姻中。直到幾年前,中國才有了零星的電話咨詢和網站。同樣與同性戀丈夫離了婚的小姚,兩年前在西安設立了電話咨詢和一個網站。她說:自從設立了網址之後,每天晚上她至少接到2、3個電話,有時更多。她白天上班,只能晚上提供咨詢幫助。打電話的主要是30至50歲之間的女性。"

小姚主要是聽她們傾訴。她有過親身體驗,理解這些女性的孤獨無助。她知道獲得真相那一刻憤怒和失望的滋味。她勸那些求助的女性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而是敢於正視現實。如果沒有孩子,盡快離婚是最佳選擇。

中國的公眾輿論幾乎從不談及同性戀問題。即便是提到同性戀一詞,也都是與愛滋病有關。公眾人物,如著名演員,音樂家或者電視節目主持人,沒有人敢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更不用說政治家。在黨內,同性戀始終是禁異話題。

儘管如此,與5年,10年或者15年前相比,中國的同性戀已經開放得多。在鼓樓大街的"乙烯咖啡",同性戀者經常舉行沙龍,討論愛滋病,出櫃、名義上的婚姻等問題。通常有50至100人定期參加薩龍。組織者名叫靈覺丁(音譯),除了組織沙龍外,他還設立了一個為年輕同性戀者提供咨詢幫助的網站,同性戀者可以通過該網站進行交流。

在"乙烯咖啡"廳舉辦的一個晚上沙龍,討論的是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如何告知父母真情。咖啡館內座無虛席。很多同性戀者的母親也參加了討論會,講述了她們的兒子出櫃以及她們接受現實的艱難過程。其中包括一位姓刑的婦女,她的兒子如今公開與其男友同居。她說:作為母親,我告訴這些孩子們,不要有太多的顧慮,大膽的把事情說出來。與父母互相溝通,及早把事情解決,免得有壓力,這也是對父母的尊重。"

同性戀無法改變

這位姓邢的母親曾希望兒子轉變。但是她的希望落空。如今,她已經明白兒子是不可能轉變的。但是有很多其他的父母仍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硬是拖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社科院的李銀河說:"家長們都以為孩子患有心理疾病,於是帶他們去醫院治療。而任何心理學家都會證實,改變一個人的性傾向是不可能的。"

在"乙烯咖啡廳",邢媽媽呼籲在場的同性戀者,不要再繼續自我否定,以及出於不必要的顧慮繼續瞞著父母。但是年輕的同性戀者冬冬說:"'出櫃'需要正確的時機。我選擇的時機是,我在經濟上非常獨立,能夠讓我的父母遠離當地的社會輿論,把他們接到北京和我住在一起,然後逐漸讓他們理解這個群體,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生活跟正常人一樣。"

冬冬一邊說話,一邊握住男友的手。他們只能在這個"乙烯咖啡廳"公開地的親暱幾小時,或者在網上表達愛慕之情。除此之外,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自己的家中,他們只能繼續隱藏自己的同性戀戀情。

作者:ARD 編譯:李京慧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