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否談「核」色變
2011年3月30日中國發展核電總方針不會變
中國首席氣候改變專家謝振華3月30日表示,為避免日本核危機在中國重蹈覆轍,中國將調整核電發展計劃,但總方針不會改變。中國目前已投入營運的核電站有13台機組,核能裝機容量高達1080萬千瓦;在建機組32台,裝機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此外還有近30個電站在前期籌劃或等待審批中。中國十二五計劃中對核電的規劃是到2015年中國將有核電裝機容量4290萬千瓦。有關當局為此已投入1500億美元修建核反應堆。中國大部分核電站建於沿海地區,但諸如重慶等內地城市由於電力缺乏問題也申請修核電站。
發展核能及核電站的建與廢直接關係到百姓民生。中國諸多媒體發表了如"百姓視角看核能"的報導,但多數看法是出自對相關專家的採訪。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是如果看待中國政府目前的核政策呢?就此,記者採訪了三位普通民眾。
"有得就有失,選址是關鍵"
在香港從事物流業的陳先生認為中國做出這一決定是可以理解的。他首先表示,雖然福島核事故後香港人難免感到有些擔心和害怕,但是情況並不嚴重,大家對待"核電"的情緒基本上都比較平靜。其次,他認為大亞灣核電站雖然離香港很近,但是在技術和設備上較福島核電站先進很多並且所在位置發生強震的概率很小,因此不必關閉。
他還補充說:"中國對核電投資巨大,現在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期,一旦關閉核電站,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會有巨大的影響。香港的用電30%是靠大亞灣供給的,只能說在利用能源的同時也不得不承擔風險,有得就有失。重要是建核電站的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例如選址。"
"廢核能,成本、技術都無優勢"
"如果有民意測驗,我是不同意搞核電站。"深圳一研究所科研人員李先生說道。"核聚變在成本上並不比風能發電,光譜發電有優勢; 另外,中國核燃料不足,核廢料處理技術以及核電站的關鍵技術也不夠成熟,都是從國外進來的。所以對中國來說,核能從成本和技術上都沒優勢。"
此外,李先生還以此次日本福島核災難為例,強調說不應對核能的潛在危險性抱有儌倖心理,即使發生事故的概率極小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旦發生,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應從根本上杜絕隱患,開發其他的能源。
"我不會想住在核電站附近"
位於長三角地區的秦山核電站一直以來是上海地區的能源保障。正在上海中國科學院讀博士的周女士認為中國要發展經濟,繼續開發核電是在所難免的選擇。停止和取消利用核能發電在中國不可能馬上實現,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取決於其他能源的開發的情況。
可是周女士同時也坦言稱自己出於對核洩漏的擔心和恐懼將不會選擇定居在離核電站較近的城市。她說:"普通的高壓電線經過一個居民樓都會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影響。核電站就更危險了。一旦洩漏的話,肯定對人的身體有很大傷害。" 她表示雖然可以接受中國繼續建核電站,但希望政府能夠在品質安全等多方面問題上把好關。
作者:紅葉
責編:樂然